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1951年成立的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鄂伦春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的跨越。猎民们走出大山,开始定居生活。70年来,鄂伦春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全面小康。
拼版照片:上图为1961年鄂伦春族妇女展示缝制的手工艺品(资料照片);下图为2021年8月5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鄂伦春族老人葛淑梅和儿媳阿丽艳在查看绣制的头饰(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1961年,鄂伦春族妇女手握画笔在桦皮盒上绘画(资料照片);右图为2021年8月7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经营民族工艺品店的姜力先在摆放桦皮盒(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3年,一名鄂伦春妇女到河面上敲碎冰块背回营地化水(资料照片);下图为2021年8月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村民关莉在自家开的民宿里浇花(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1954年拍摄的穿行在林间的大轱辘车(资料照片,鄂伦春自治旗供图);右图为2021年8月6日,汽车行驶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G332国道上(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9年,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乡猎民在种植木耳(资料照片,鄂伦春自治旗供图);下图为2021年8月5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齐奇岭村,村民李金英在大棚里查看木耳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世纪70年代阿里河中央大街街景(资料照片,白皓摄);右图为2021年8月5日拍摄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鄂伦春族游猎时期的住房(资料照片,鄂伦春自治旗供图);下图为2021年8月6日拍摄的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的猎民部落景区(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1953年拍摄的游猎中的母女(资料照片);左图为2021年8月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鄂伦春族老人何平花在照看年幼的孙女(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60年内蒙古阿里河林业局用森铁小火车运输木材(资料照片,鄂伦春自治旗供图);下图为2021年8月6日拍摄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附近的山林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以来,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拼版照片:左图为1976年,一名猎民头戴狍角帽,背着猎获的猎物(资料照片,白皓摄);右图为2021年8月4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鄂伦春狍角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玲芝在查看制作的狍角帽(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第一代多布库尔猎民村(资料照片);下图为2021年8月6日拍摄的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两个鄂伦春儿童在玩射箭游戏(资料照片,鄂伦春自治旗供图);下图为2021年8月6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一名男孩在村里骑自行车(新华社记者连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