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张英
“我经历了让我感到天塌下来的事——我妈丢了……”近日,40多岁的冷先生记录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70岁母亲从江苏昆山高铁站走丢后,家人连夜赶至上海寻找老人所经历的不眠之夜。最终,冷先生在上海民警及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围观”的网友们不仅为他们开心,也对这场完美契合了科技实力和人文关怀的寻找纷纷点赞。
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文明程度,体现在对每一位普通人的“照顾”和与这个城市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正如冷先生在帖子里说的,一个人做好事是好人,一个群体都为你操心,为你分忧,为你倾力服务,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文明。
冷先生帖子截图(部分)。
冷先生在帖子不止一次提到上海各个部门对其寻找母亲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感激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比如“地铁一号线轨交民警倾力相助,语气关切急人所急,让人非常感动。”“每站的站长和站台民警都非常帮忙”“轨交民警转告冷先生说,已和派出所了解信息和沟通,安排了进一步调看监控的事宜。”
这些举动可能对他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对心急如焚找母亲的冷先生来说无疑“重于一切”。过程纵然曲折,但庆幸的是结局是好的。我们当然不希望有人“迷路”,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寻找“走失人群”其实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今年2月25日,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与“头条寻人”项目组联合发布《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根据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在整个2020年期间,我国走失人次达到了100万。在这些走失的人当中,不仅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还有儿童、青少年,以及因对陌生环境不熟悉而导致走失的成年人。更令人惊愕的一组数据是,在多年累积的失散人口基数上,中国每年寻人的人口在一千万以上。
走失人群不仅是一个数据,它的背后是多个彻夜难眠的父母,肝肠寸断的家人,但不可否认,寻找走失人群的效果很多时候往往与我们的预期有不少落差。有人会认为,我们的监控设备几乎已经遍及大街小巷,找一个人难道还不容易吗?话虽不错,但找人并非完全依赖于科技设备,它更多的是与相关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息息相关,就像这次上海市民警及车站工作人员倾力帮助这位网友寻找走失的母亲,一路不断调取视频监控,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在高效之下,帮助这位网友顺利找到了自己的母亲,这其中,科技的先进性加上人的主动性,才是这件事情完美落幕的关键因素。
每年一千万以上的寻人数量,有多少原本是可以尽快找回来的?虽然我们无法知晓,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失踪事件恰恰是由于一些地方的基层服务不到位,没有及时跟进事件,才导致了事态的不可逆。这次上海市的基层服务能力在这起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网友们在网络中全程参与了这次寻人事件,也亲眼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基层服务者如何用最大的善意和责任心去为一个普通人排忧解难。
文明是人类赋予自己的最大礼物,也是对我们自身最大的尊重,一切科技文明都是为了一切人。当然,文明也应体现于一切人的善意和温情中,此次,我们在向一座温暖的城市致谢和致敬之余,也希望这份温暖像涟漪一样继续扩大,唯有整个社会共同建构起以善意和责任为底座的温柔世界,那些走失的人才会不惧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