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我的青春 我的高考

来源: 新华社  
2021-06-06 09:18:59
分享:

  这条“寻人启事”发出来之后,我首先联系上了照片里的苗齐田老师,他在第四排,从左数第六位。

  苗老师1958年出生,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教授,也是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2021年4月的一个下午,蓝天上飘着白云,空气里若隐若现地藏着槐花香味,我去清华大学的同方大厦采访了苗老师。

  同方威视是起源于清华大学的高科技公司,我第一次知道同方威视这个公司,是2010年初的时候。海地发生大地震,我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飞了12个小时,抵达海地。当时,有两位同方威视的工程师被困在海地,他们暂时寄宿在联合国驻海地维和警察中国驻地,我采访了他们的逃生经历。那个时候,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震惊:在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居然还有中国工程师在工作。

  苗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我是1999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我们系和工程物理系那个时候同用一栋办公楼。这样就多了些亲近感,苗老师对我也是无话不谈。

  苗老师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岁的时候,父母从鞍钢调到湖南,支援湖南的建设,他也就随父母到了湖南。18岁的时候,他从湘钢子弟中学高中毕业,开始了农村插队生活,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要生活在农村了。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苗老师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他找来课本,开始复习准备。当时,只知道要恢复高考,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考。把初中和高中的课本自己啃完后,仍没有考试的消息,他就只好再看一遍。看到第六遍的时候,他几乎能把课本背下来了,但考试还是没有消息。苗老师就开始四处搜罗课外辅导材料。当时能够找到的材料非常少,经过努力,母亲找到一份“历年高考题汇编”,由于是缩印版,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于是,他用放大镜读题,母亲负责记录,母子合作把这份材料誊写了一遍,成为他复习备考的唯一一份辅导材料。

  由于不知道是哪一天考试,苗老师就把每一天都当成是复习的最后一天,争分夺秒地备考。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床开始复习。天亮了,母亲把早饭做好,他吃过饭,继续复习。

  “自己当时不知道渴,不知道饿,觉得好像在课本里蒸发了,又像是一条虫子,融入到书本里爬行。时间也消失了。”苗老师说。

  一天当中,能够提醒他时间的,就是早晨妈妈上班的时候“咣当”一下的关门声和中午妈妈回来做饭“咣当”又一下的开门声。在那种忘我的状态里,吃饭就像嚼蜡,感觉不到什么味道。每天都是复习到凌晨一点左右,才特别不舍地上床睡觉。

  高考报名后,苗老师回到乡下的知青点继续复习。他说,那个时候村里没有电灯,看书用的是煤油灯。“一个晚上过来,脸上被熏得黑黑的,只有牙还是白的。”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苗老师并不知道工程物理系是做什么的。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找周围的文化人问。有人说,工程物理,和工程有关的物理,就是盖房子的吧。到了学校之后,接受了专业教育,他才知道,工程物理系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设立这个专业最初的使命,就是造原子弹。老师给他们讲了工程物理系的光荣历史,讲了中国核能事业的未来。好多同学都觉得自己选了一个光荣的专业。大家决心以身许国,为了这个事业,死都愿意。

  在清华大学,同学们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宿舍晚上要熄灯,他们就在楼道里看书,楼道里挤满了,就趴在床上,用手电筒照着看书。本科毕业之后,他又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

  1990年参加了清华大学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八五攻关。1997年,为了清华大学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产业化,调入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他说,尽管自己是企业的副总裁,但本职工作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技术创新是同方威视安身立命的根本。

  说到同方威视,苗老师就特别兴奋,他如数家珍地给我讲了一个下午。

  “在安检领域,如果用华为的5G技术打比方,同方威视技术在本领域的领先程度,大概相当于6G技术吧。”他这样解释说。现在同方威视的设备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运营,在400多个机场有同方威视的安检产品,全世界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安检都有这家企业的身影。

  苗老师回忆说,在公司创立的时候,总经理康克军和高文焕及他本人都是同一个班的。康克军后来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高文焕2005年1月去世了,只有他还留在公司。他们当年开发产品的劲头,和他高考时候的感觉差不多。

  做车载式集装箱检查系统产品研发的时候,在产品攻关的后期,康克军和高文焕带领团队在密云的工厂里连续工作了七天七夜不休息,搞不出来“车载式”就不刮胡子。最后终于搞出来了,得到了一个满意的图像。

  “图像搞出来以后,不到一分钟,现场一个人都没有了,都跑了。获得这么大一个成功,大家可能会以为现场是什么拥抱、欢呼、雀跃、热泪盈眶之类的,实际上都没有。”苗老师说。“人都跑哪儿去了?都回去洗澡去了。因为七天七夜没洗澡,都臭了。”

  通过大家的努力,给国家解决了大问题,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鞭策他继续前行。在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芬兰海关署长在签约仪式上发出感叹:“我要向尊敬的中国客人行脱帽礼!十年前是芬兰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而今天是你们向我们提供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品,我向同方威视致敬!”这个场景在苗老师的脑海里深深地定格下来。一群普通人,经过努力,也可以干出伟大的事业。那一刹那,他觉得自己的苦没有白吃,这给他注入了继续奋斗的新动力。

高三学生将写有自己梦想的纸飞机抛向空中。

  说到对青年人的建议,苗老师思考了很久,他归纳为两点。

  第一是接纳自己。在清华读书期间收获很多:打下了基础,掌握了方法;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使他懂得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落实到威视企业文化就是“崇尚行动”;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让他终身受益。

  他说,厚德载物的“德”就是品德,“物”就是本领。一个人如果德不厚,纵有再大的本领也承载不到身上。所以做人应该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和铺路石精神,做事先做人。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接纳困难,接纳自己的不足,自强不息。

高三学生和老师在一起。

  第二是心怀感恩。心怀感恩,会让一个人更加沉静。一个人要用感恩的心去工作,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实,心怀感恩去工作的结果,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获得更大的回报。

  他说,自己并不是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而是有一个过程。高中毕业在农村插队的时候,高考就是一次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奋斗的目标就是通过高考,实现命运的改变。在面临选择和困惑的时候,他的选择,就是和国家的需要站在一起。

  他说,到现在,自己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但公司之所以能够成长到今天,靠的是技术创新,靠的是产品过硬。

  说到这里,“行胜于言”的硬核作风,在苗老师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高考,青春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