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让基层干部不再沉默 | 长城评论

来源: 长城网  郭慧岩
2021-05-21 18:00:38
分享:

  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郭慧岩

  心里没啥数,沉默不会说;算盘打得响,闭嘴装糊涂;谁说谁干活,低头不揽事;谁说谁犯错,慎言不惹祸;想说没机会,着急干瞪眼……最近《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发现,当下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主要有以上“五种面孔”。

  这些干部信奉着“沉默是金”,被迫或者主动选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用”的话,看起来是“聪明”的选择,可能短时间也会得到不少好处,但长此以往,影响的是干事创业的氛围、损害的是干部群体的形象,必须及时尽快纠正。

图片来源:半月谈

  拿“闭嘴装糊涂”这类干部来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他们的为官、处事之道,明知有人做得不对但担心说出来得罪人,还是“少说”“不说”;心里明明有更好的建议,却怕说出来抢了别人的风头,尤其是领导的,干脆也闭口不言。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万事以自己的得失为重。

  人们通常把这类人叫做“老好人”“太平官”,而这实质上就是不担当、不作为。对这类既不敢大胆指出问题,也不敢批评和监督他人的干部,就要依法依规,追责问责,让“一团和气”、“团团伙伙”没有市场。

  “谁说话谁干活”的现象也让不少基层干部有苦难言。据报道,中部某厅局一位科级干部王远华一个人撑起了处室的“半边天”,不是因为他会得多,而是因为“话多”:“谁见解多任务就丢给谁”“谁出主意想办法谁就干”。动了脑筋的还得搭上时间、搭上精力,没有出谋划策的反而落得轻松自在。这只能造成越来越多人不想说话,毕竟工作多了干不完也要被问责。

  此外,报道中提到的一种“被沉默”的现象值得注意。多名乡镇干部说,他们来基层之前,谁去陪同,谁去座谈,说什么话,说多少都是经过筛选、安排的,非公务员身份的乡镇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机会见到上级工作人员,他们又怎么能听到真心话呢?

  兼听则明,不妨广开言路,让有话说的干部群众畅所欲言,且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有线上、线下多种选择,只要想干、想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怕就怕“不为”。作为上级部门也应当有接收“不好信息”的胸怀与修为,不能因为怕听到“坏消息”就只安排“说好话”的人,这样也就是失去了调研的目的、违背了座谈的初衷。

  不仅如此,对那些敢于说话、敢说真话、敢“揽事”的领导干部,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他们的付出与辛苦,比如在考核上、晋升上倾斜。如此,更有利于形成正面引导、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打破“沉默”。

  更为关键的是,在不能完全依靠他们主动自觉的情况下,要完善对各级领导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并且要常态化,以制度倒逼干部积极主动作为,这不但是治疗“群体失语症”的一种“特效药”,更有利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形成积极主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基层干部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