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奔向星辰大海

来源: 新华社  
2021-02-18 23:25:45
分享:

  如果说,奋斗是一种向上的力;

  他们,则拥有最极致的追求;

  他们,是中国航天员。

  新华社记者张扬带你走近航天员的训练与生活。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记者采访了航天员王亚平。她是中国首位“太空教师”,曾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一、水下训练

  这里是航天员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场。当飞船绕地心运动时,会产生失重。航天员要在失重状态下进行空间出舱活动和装配维修等任务。实践证明,模拟失重水槽训练是在地面上进行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的最为有效方法。

  在这个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中,航天员要身着120多公斤的训练服,进行至少4个小时的水下训练。据介绍,如果航天员进行一次比较复杂的训练,体重会下降1到2公斤。

  在这里,记者全程目睹了亚平长达4个多小时的训练。

  二、红色按钮

  记者与亚平再次相见,是在她完成水下训练的五个小时后。

  这里是离心机训练场。离心机由一个八米长的旋转臂和飞行模拟座舱组成,它所产生的离心力通常用地心引力的倍数表示。例如2G等于两倍地球引力,大概相当于过山车从最高点急速俯冲到最低点时的压迫感。普通人最多能承受4G的离心力,而像亚平一样的航天员则要进行8G的过载训练。

  亚平告诉记者,正常8G的训练在30秒左右。这一过程中,脸部会发生变形,胸部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还会泪流满面。“以前有家属来看这个训练,看了之后就说再也不来看了,因为根本就看不下去。”

  由于训练难度高、强度大,训练舱内有一个用来终止训练的红色按钮。但亚平说,这个按钮二十多年来无人触碰,因为在航天员心中“它是不存在的”。

  三、摘星星的妈妈

  “我就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当谈到自己的女儿时,亚平的眼里有光。因为训练,她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懂事的女儿总会给她最大的宽慰。亚平之前不知道女儿有多想她,直到女儿在一次课上哭着跟老师说:“老师,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想妈妈。”

  在2013年执行“神十”任务时,亚平还没有孩子。她告诉记者,如果再执行任务,会对女儿说,“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去了,等着妈妈回来!”

  在外人眼中,航天员是离星星最近的人,是被很多人羡慕的能够在宇宙星辰中穿梭的探险家。但在这骄人成绩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严格训练,是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铸就而成的。

  对于他们而言,既有仰望星空、遨游天际的理想与豪情,更有脚踏实地、刻苦训练的行动与坚守,还有他们面对困难时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为祖国航天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捍卫集体荣誉的情怀。

  2021年是航天大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而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是像亚平一样的航天工作者们奋斗的姿态。

  总策划 何平

  总监制 刘思扬

  监制 孙承斌 汪金福

  出品人 孙志平

  制片人 樊华

  策划 张扬 韩珅 童岚 宋玉萌

  撰稿 张扬 韩珅 李桢宇

  记者 张扬 杨志刚 刘春晖 李桢宇 赵世通 邓驰旻 马原驰 李帅 尚文意(实习)

  编辑 李桢宇 马原驰 赵世通 邓驰旻 尚文意(实习 王钰琪(实习)

  海报 马原驰

  包装 马原驰 夏勇

  特别鸣谢 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 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关键词:中国,航天员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