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乡音问好 给家拜年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2-16 20:47:00
分享:

  今年春节

  许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

  为城市的运转贡献力量

  也为自己的梦想与未来拼搏奋斗

  农业农村频道推出特别报道《乡音问好给家拜年》

  听听过年不回家的朋友们的心里话

  也帮助他们传递爱与祝愿

  火车检票员:回家变“串门” 想跟着列车一起回去

  凌晨5点半,北京火车站,隋博韬正在进站口检票,距离他下夜班还有3个小时。

  每年春节,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子,从北京火车站踏上回家团圆的旅途。这也是隋博韬最容易心酸的时刻。小隋开玩笑说,干铁路的都没朋友,但他连家都“没了”。

  因为工作和疫情的原因,小隋已经连续3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两年多没有见过妈妈爸爸,家里搬了新家,他却连门儿都不认识。

  小隋的老家在黑龙江佳木斯,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从北京站开往佳木斯的列车是k339次,小隋说,想家的时候,特别想跟着那趟车走。站在回家最方便的地方,却只能送别人回家,这份酸楚难以言表。

  来北京8年了,除了心酸和委屈,这份工作也给小隋许多欣慰和认可。每逢年节,总有旅客温暖地问候一句“辛苦了”、“过年好”。虽然自己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但看着旅客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上车,小隋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一切付出都值得

  代驾司机:黑夜里的“摆渡人”

  每到傍晚霓虹闪烁,北京的夜生活也悄然开始。各大酒店、餐馆门口总有一群身穿小马甲,骑着折叠电动车的人不时向里张望。在狭小的车厢里,在弥散的酒味中,他们“摆渡”着一个个或疲惫、或兴奋、或失落的人回家。他们就是代驾司机,黑夜里的“摆渡人”。

  今年,是魏宏伟做代驾司机的第五年。每到春节,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等候接单的过程中,他问,“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吗?”当众人散去,一个人站在原地的独孤和落寞,大概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都感同身受。

  很多人都有春节不回家的经历,每个城市都有千千万万个魏宏伟。他们也许没有选择父母眼里“体面”的工作,也都有自己过年不回家的理由,但背后对家人的爱与牵挂却往往相同。 魏宏伟说,“累的时候回头看看,其实父母一直在我们身后”

  疾控中心采样员:最想念妈妈做的那碗汤

  新冠疫情暴发后,“疾控人”逐渐被大众熟知,核酸检测、流调、密接、消杀、防控指引制定……“疾控人”的身影昼夜不息。

  俞君是北京疾控中心的采样员,疫情期间他始终奔波在防控第一线。采样工作不仅危险,其中的艰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负责冷链环境采样时,室内外温差接近40度,室外一身汗,冷库里一身冰,他们穿着防护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至少需要蹲起上千次……

  参加工作16年,俞君已经记不得上一次回老家过年是什么时候了。2021年春节前夕,吉林通化疫情反弹,那正是俞君的老家,作为一名“疾控人”,俞君特别想回家乡支援,但北京的工作他也是责无旁贷。

  “每逢佳节倍思亲”,俞君说最想念的是妈妈做的那碗汤。而现在驻守岗位的他只能通过屏幕嘱咐家乡的父老乡亲“现在的情况特殊,大家就忍忍,也别串门了,少聚集。等疫情过去了以后,大家再一起喝酒吃肉”

  医院保洁员:每逢年节 最放心不下医院里的病人们

  侯小燕,是北京小汤山医院的一名保洁员。上午10点前,是她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病房保洁、楼内消毒消杀、院区绿化……

  平时,侯小燕希望医院里人能少一些;最近医院里的人的确是少了,可是看着空荡荡的医院,她格外想家想亲人。侯小燕的老家在四川广元,家里有8岁的小女儿,和80岁的老母亲,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她答应女儿和母亲回家过年的承诺又要食言了。

  新的一年里,侯小燕最大的心愿是母亲身体健康,女儿快乐成长。

  素材来源丨 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报道》

  记者丨郭颖 王亚平 许方宜博 王恒乐

  视频编辑丨石宇翔

  编辑丨扬超 任乐天

关键词:就地过年,春节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