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践行“四力”
讲好脱贫攻坚河北故事
——在河北新闻界庆祝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0年11月5日)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代表
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代表、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发言。长城网记者 张世豪 马宁 摄
千年追寻,今朝梦圆。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 在见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的进程中,新闻工作者如何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中心工作、提升传播效果? 如何找准角度,把河北故事讲出全国影响? 2019 年度中国新闻奖通讯和深度报道二等奖获奖作品 《让脱贫攻坚的先进晒成绩、后进找差距———一场让人红脸出汗的“擂台赛”》,就是党报人的探索与实践。
这篇刊发于2019年12月的报道,生动鲜活地讲述了一场让人红脸出汗的“擂台赛”,再现了现场六位县 (市、区)委书记登擂发言的情景:先进的晒成绩,精神饱满、底气十足;后进的找差距,红了脸、出了汗。他们面对的观众,既有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也有全省有扶贫任务的100多个县 (市、区)委书记和全省3万余名党员干部。
回想整个采编过程,我深切体会到,只有用心践行“四力”,作品才会真正出彩。
在勤学深思中不断增强脑力。讲好河北故事,最重要的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 要指示批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平时特别注意收集学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最新论述,他每一次会议、每一次调研提到脱贫攻坚工作,我都找来报道认真消化,关于精准脱贫、关于“两不愁三保障”、关于真脱贫脱真贫等金句,我都仔细记录,做足功课。所以在报道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这一热点问题时候, 心里就充满底气,尺度就把握得到位。
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这些年,我走遍了河北大部分贫困地区,在四九严寒的坝上张北县深度贫困村、太行山深处的易地扶贫搬迁现场都留下了足迹。“擂台赛”新闻不是规定动作,而是主创团队在多次新闻采访中发现线索,之后不断强化认识, 不断累积素材产生的。
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市县党委、政府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擂台赛”制度,是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河北在全国首创的一项机制,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新闻,进行了大量的前期采访,走访了多位县级 “一把手”、扶贫系统相关负责人。
从海量的素材中,我们选用了尚义县委书记两次登擂、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故事,以及2019年5月公布的河北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好的成绩,用事实说明了脱贫攻坚 “擂台赛”制度的实效,展现了河北向“脱贫攻坚上热中温下冷、工作氛围不浓厚”顽瘴痼疾开刀的决心。
在书写时代中练就不凡笔力。这篇通讯不长,全文1800 多字,见报于“擂台赛”举行的第二天。文中既有“擂台赛”现场的生动描写,比如“大屏幕上的他们红了脸、出了汗,语气严肃低沉”;又有“擂台赛”效果的深入追踪,凸显这一机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行文中,我们力求用平实的文笔,让报道短起来、实起来、新起来。
今天大家聚集一堂,庆祝新中国第21个记者节。能获得中国新闻奖是幸运的,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是这个气象万千的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五彩斑斓的新闻素材。接下来,我将接续奋斗,在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在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继续践行“四力”,打好讴歌时代、宣传河北的“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