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快评 | 花8600万建“仰阿莎”,贫困县为啥热衷建“大”雕塑 | 长城评论

来源: 长城网  王钟的
2020-10-21 17:00:32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高达88米,耗资8600多万元,近日,贵州剑河县的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引发关注。有网友质疑该雕塑系当地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形象工程”。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回应,近三年来将所有资金都用于突击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原计划建设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属设施中途已暂停建设。

2017年4月22日,航拍安装完成的“仰阿莎”雕像。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据报道,该雕塑建成于2017年7月,而剑河县在2020年3月才退出贫困县序列。换言之,该县在脱贫攻坚任务尚未完成、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强力推进仰阿莎雕塑的建设。此前,剑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陆显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剑河温泉城核心区一期景区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据当地最新回应,该雕塑项目没有使用国家扶贫资金。而即便如此,这笔巨额投资对剑河这座刚刚摘帽的地方来说也无疑是“天文数字”。

  当然,如果说包括仰阿莎雕塑在内的景区建设,真的能够改变当地人民的生活,为地方旅游业转型升级找到突破口,那么花这笔钱也算“值”。然而,当地除了公开宣传2017年景区开始营业后三个月的收入情况外,此后景区盈利情况并不明确。更何况,吸引游客前往剑河的主要是当地的温泉项目,恐怕很少人会因为一座雕塑而专程前往旅行。

  要回答仰阿莎雕塑该不该建、是不是形象工程的问题,不光要算一笔经济账,更要准确评估其艺术价值。根据介绍,仰阿莎的故事发源于剑河县,当地如果为了弘扬乡土文化、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仰阿莎修建相关设施并无不可。但是,从外界评价看,如此庞大的仰阿莎雕塑从建成起就面临着争议。

  雕塑是城市审美的浓缩,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代表性雕塑,有的雕塑甚至成为城市的名片。比如,丹麦哥本哈根海滨的小美人鱼铜像,基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创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流变,已经是丹麦的象征。尽管我国缺乏城市雕塑的文化传统,但在上海、广州等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也留下了许多体现地方特色、融入当地居民文化记忆的街头雕塑。

  无论如何,雕塑是否美观,是否恰当地传递了当地文化,绝不是看雕塑规模的大小。然而,一些地方在修建城市雕塑等城市文化地标时,一味以“大”为追求。此前,住建部就通报了一批违规建设的文化地标,99.9米高水司楼、57.3米高关公雕像赫然在列。为此,今年9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审查,严格控制建设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尽管剑河仰阿莎雕塑建于住建部规定下达之前,但也应该对照要求,进行深刻反思。

  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城市雕塑不仅要融入当地的地理环境,还要做到神形兼备。以“大”著称的仰阿莎雕塑,非但没有仰阿莎应有的柔美和细腻,还因为破坏了当地原本的地貌,给人带来突兀之感。更何况,大而无当的巨型雕塑,也可能“喧宾夺主”,让人忽视当地真正的旅游特色。

  贵州自然景观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多彩纷呈,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然当地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带领民众致富,那么就更应该深耕景区文化建设,改善景区服务,抓住当代游客的心理。耗费巨资建设一座仰阿莎雕塑,也许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外部猎奇的目光,但难以真正让游客产生打动人心的旅游体验,甚至徒增笑料,对地方形象难免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仰阿莎,贫困县,雕塑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