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北京)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近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是雨雪笼罩,有的地区积雪深度将有3-5厘米,局地8厘米以上。
12月15日20时-16日20时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来源:中央气象台
瑞雪普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时间点恰恰与15日结束的被称为“史上最长气候峰会”——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同框”,让人既安心又焦心。
下雪了,而且是大雪纷飞,甚至是暴雪,无疑会给世界吃下一颗定心丸。正如雪花的多维结构和积雪的粗糙蓬松、多气孔和空泡吸收声波而使天地间变得静谧一样,人们也会因为大雪的降临而变得安宁不躁。这当然并非只是因为雪花的寒冷,而是说明自然又回到了它固有的春暖冬冷的节律和轨道。还好,还好,冬天还是要下雪的,严寒还是凛冬的标配。
当然,大雪让人更安心的是,全球变暖或许并非那么严重,至少我们现在还有标准的寒冬可过,只不过大雪会让人们生活有一时的不便而已,如交通阻塞,因此也让环卫工更辛苦,16日北京有超5万环卫人员在凌晨就上街除雪。
不过,大雪也许只是让人稍稍安心一些,但后面隐藏的可能是更大焦虑。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时并没有达成全面协议,只是达成了折衷协议。各国只是承诺明年加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在关键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缺乏明确决定,因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失望”,并指国际社会错失了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机会。
资料图:12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来降雪天气,民众冒雪出行。韦亮 摄
如果国际社会真的是错失了应对全球变暖的机会,那么,这个就不会是让人安心的,反而会让人烦躁不安,甚至有些惶惶不可终日。即便中国的冬天下雪了,世界各地的冬天也下大雪了,甚至2018年南极的降雪量也增加了约10%,但在气候专家眼里,世界还是在变暖,而非在变冷。因为气温下降固然是降雪的要素之一,但是降雪的本质不过是降水,而且需要其他条件,如空气中的水汽饱和,以及出现凝结核,有这两个条件,即便气温不到负摄氏度而是几度,也可以降雪。
而且,按照12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从平均温度来看,2015年到2019年的5年和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几乎确定分别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5年和10年”。
一个不安的事实是,2018年到2019年初以来,还有大批北极熊闯入北极地区的俄罗斯新地岛居民区周边活动,并出现袭击行为,当地自2019年2月9日进入紧急状态。
北极熊是北极的标配,北极当然是它们的家园。它们习惯于在破碎的浮冰上捕捉海豹。但是,当气候变暖,冰面和浮冰减少或消失时,北极熊就无法在水中捕猎,只能上岸觅食。
这固然是人与动物争夺栖息地的战争,但是,最初的原因还是要归因于人,因为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也造成了北极和南极冰冻层和冰川的融化,才使得北极熊觅食困难,入侵人类的村庄。
从这个意义来看,即便世界各地仍然在冬天有大雪降临,而且也因为大雪的如期降临而喜悦、舒心并放心,但如果气候变暖难以遏制,就有可能让动物和人都不得安宁。解铃还须系铃人,各国及早达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至关重要,也是让人和动物相安无事,也能安心的重要条件。
所以,靠人类自身的行动来让四季分明是最好的选择,也最能让世界安心。要让世界有雪,而且是鹅毛大雪,这个世界才会有粮,也还会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