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与其互争不如互补
近日,福建一名11岁男孩因滥用抗生素被查出携带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抗生素作为西药的一种,对人体可谓双刃剑。该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一部分赞同使用中药的人对西药的质疑,中西药之争因此再起硝烟。中药与西药孰优孰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殊途同归?在中西之间、新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的今天,中西药之争又该何去何从? 跌宕百年的中西药之争 1917年,时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余云岫发表《灵素商兑》一书,大肆批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称其为“数千年内杀人的秘本和利器”,揭开了中西医学百年交锋的序幕。近代以来,西医传入我国,在给国人带来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中医药造成了巨大冲击,此后中西医药之争从未间断。 中药西药孰优孰劣,普通患者怎么想?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江苏南京各大医院。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记者看到,中药取药口乏人问津,而不远处的西药取药口却排起了长队。“吃西药方便、见效快,中药疗程久、见效慢,还要抓药熬制,比较麻烦。”正在取药的患者张振翔对记者说。 近年来,中药市场竞争力不如西药已成既定事实: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成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北上广三地零售药店中,中成药仅占市场总份额的30%。 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患者对中药青睐有加。在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大厅,专门从山西临汾赶来就诊的贫血患者柴利云对记者说:“吃完两服中药后,贫血症状大大好转,中药能治本,而且对身体的损害小,吃着安心。” 中西医药 本无优劣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孔令义。 “现在临床上用的青蒿素大多是它的衍生物,如蒿甲醚、青蒿琥珀单酸酯等都属于化学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西药。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受到传统中药验方的启发,这又说明了中药在医药界的重要地位。”孔令义说,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比较明确;而中药成分较多且不明确,现在的科技还不能充分阐释清楚,但绝不能因此断言中药是“伪科学”。孔令义提醒,中西药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没有科学迷信之分,更没有优劣高下之别。 “只能说两者的适用症不同。一般来说,西药在急性病症、有明确病因的疾病方面治疗效果显著;中药则在慢性病、功能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西药多由科学家在实验室研发而出,效率高、针对性强;而中药则需要中医从疾病的具体状况入手,来纠正人体的身体状态,见效相对较慢。” 优势互补 比肩发展 不少人认为,相较于互相争吵,实现中西药的优势互补才是利国利民的务实之举。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认为,要实现中西药的完美结合,首先应根据不同病种选择不同医药。 “在某些疑难杂症面前,医生应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王旭东说,吃中药就好像“改良土壤”,西药类似于“铲除杂草”。“特别是在治疗癌症这类重大疾病时,应一方面使用化疗、放疗等西药手段‘铲草’,一方面用中药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副作用。”王旭东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合剂等都属于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而成的中成药,对患者来说方便好用,是中西药结合的有益探索。 医药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治病救人,在这一点上中西药殊途同归,较之相互排斥,共同发展才更能为患者带去福音。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西药各自优势,是当前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兼容并蓄、相互借鉴,才能把中药从“一筐草”变为“一筐宝”,让中西医药都为民所用、共治百姓之疾。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申艳平) |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治疗,甲氧西林,余云岫,患者,黄帝内经,伪科学,改良土壤,青蒿素,中药验方,中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