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教师是我们的选择(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如何“下得去”)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2015-06-10 03:3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制图:宋 嵩

优质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直以来是人们对乡村教育的美好期许,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围绕“下得去”,“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被不少专家学者寄予厚望。相比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院校学生就业期望值相对较低;地方院校师范生多来自本乡本土,对乡村有情感上的认同;不少地区已实施的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更符合微型学校的教学需求。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

——编 者

看着今年的高三学生走入高考考场,谭凌升也想起了自己高考的时光。

作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直到今天,谭凌升还清楚地记得,2013年8月2日这天,他和重庆市梁平县教育局签署协议,成了重庆地方院校首批免费师范生中的一员。两年一晃而过,以前从未想过要当乡村教师的他越学越有兴趣,“我想,这应该是我人生路上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对他的同学黄浪来说,免费师范生让她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免费师范生能减轻父母负担,家里都很支持。”

在山村小学待了4年,杨文娟已经送走了她的第一届学生。2008年成为云南师大首届“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的她,毕业后在云南腾冲明光乡任教。再回首,杨文娟才发现,她已深爱上乡村教师这份职业。

“免学费、住宿费,还有生活补贴,上大学就不用花家里的钱了”

父母都在外打工,懂事的谭凌升两年前报考了免费师范生。2013年,是重庆启动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一年。“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3年来已招生3000人,学生由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五所高校负责培养,专业为小学教育。

“当了免费师范生,上大学时就不用花家里的钱了。”按协议,谭凌升在校期间可以享受“两免一补”——不仅能免除每学年学费6000元、住宿费2000元,每年还能拿到10个月的生活补助6000元。毕业后,他将参加重庆梁平的定向考核招聘,通过后会到当地一所农村小学服务6年。

从签订协议的第一天起,谭凌升他们就很清楚——上完大学他们得履行通过考核、下乡教书的义务。首先,毕业后得通过定向考核招聘,没通过、未被聘用,或不在签订协议区县(自治县)从事教育工作的,就得退还免费教育费用,还要赔50%违约金。如果不能完成规定服务年限,也得按不足服务年限折算退还费用,并支付50%违约金。

从云南师大毕业后,杨文娟一直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明光乡鸦乌完全小学当老师。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不同,云南师大的经费发放,不是入学前发放,而是就业后发放。具体来说,毕业后到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乡镇学校任教并服务满8年的,云南师大除学费、住宿费外,还将返还给学生2.5万元(2万元/人,安家补助0.5万元)。

“就业后要胜任多门课程,甚至要能包班教学,平时得加倍努力学”

进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后,谭凌升的专业是小学全科老师。就像杨文娟一毕业就得当一个班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一样,谭凌升以后也得有“三头六臂”的本事。

在重庆,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有222万人,专任教师有16万人。农村小学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分别占全市的89.9%、74.1%。然而在担负全市大部分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教师却以50岁以上老龄教师和近几年新进教师为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流动性大,队伍很不稳定。根据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都得胜任多门课程,一些村小甚至需要包班教学。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一些村小教师对科学、品德等课程只能照本宣科,对体育、综合实践等课程放任自流。

农村教育质量亟须提升,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正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两年后,谭凌升这一批免费师范生就要奔赴重庆各区县的村小了。学得好不好,关乎将来能不能把山里孩子们教好。压力之下,谭凌升的学业并不轻松。“数学、体育这些课都没问题,但钢琴、舞蹈这些艺术课就比较吃力了。”谭凌升说,“平时得加倍努力学。”他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比较轻松,有寒暑假福利。而且在我们梁平,乡村小学的教师收入还不错。”

就在一个月前,黄浪到重庆綦江区见习了半个月,尝试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第一次和孩子们打交道,我也只能慢慢学。有些看似枯燥的专业课,一实践才发现用处真大。”一说到学生,黄浪恋恋不舍,“见习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愿意让我们走。现在他们也常给我打电话,说想我回去给他们上课。”

“在农村服务6年,能学到很多东西。只要努力,怎么知道未来不会更好?”

“每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和周边漆黑的群山,心底总泛起莫名的恐惧和空虚。”杨文娟清楚地记得,毕业刚去学校时自己的境遇,“特别想家,脑子里一直闪的念头就是,快回到城市。”

不少人疑问,读完了免费师范生,现在的年轻人能不能在农村待满服务期?

为了让老师“下得去”,云南师大采取了更硬的约束。“就业后发放经费,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避免违背就业意愿、协议失效、项目经费流失、单位用人指标浪费等现实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就业处处长唐瑛觉得,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签署三方就业协议,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管理,有利于形成留得住、用得上的良性机制。同时,项目内的毕业生就业指标有保障,每一位到中小学任教的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都能有编有岗。为了激励其职后发展,学校还支持师范生在职攻读云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

约束手段也好,激励手段也好,要把老师派下去,师范生的心得先下乡。

黄浪觉得,他们那里农村条件也不差,没想象中那么苦。“在农村服务6年,能学到很多东西。只要自己努力,你怎么知道未来不会更好?”谭凌升跟同学们交流得挺多,不少人还是更愿意留在重庆主城。“但是,享受了优惠政策,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谭凌升看来,只要在学校打好基础、有满6年基层教学经验,“免费师范生未来一定不缺向上发展的机会。”

对杨文娟来说,留在乡村的理由,只是学生的一个眼神和一句话。身处低矮的教学楼、破旧的宿舍,没有有线电视,没有电脑网络,孩子们充满向往和羡慕的一句“你能带我们去外面吗”,深深地触动了她。

在山村小学一呆就是4年,杨文娟已经送走了她的第一届学生。杨文娟说,如今充实的生活打碎了最初的迷茫,既然当了乡村老师,“我就试图用知识改变学生的命运。”

(图表数据由祝大伟、姜泓冰、吴齐强、庞革平、蒋云龙、王明峰、扎西、朱磊采自各地教育部门)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0日 12 版)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培养,谭凌升,教师收入,乡村教师,乡村小学,乡村老师,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