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国家公祭日前夕,我们应该去“看望”一下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12-12 22:14:21
分享:

  12月上旬,随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临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张纯如纪念馆迎来参观高峰,纪念馆馆长何睿也比平日里更加忙碌起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纯如用自己的生命照亮历史,个人力量也可以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薪火的传递者。

  用一生换一个真相

  17年前,张纯如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震惊世人。但她用生命撰写的书籍,改变了西方世界长期遮蔽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的现状,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5年7月中旬,张纯如冒着酷暑,从美国只身到南京进行实地走访,经过为期25天对日军暴行的调查,著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书中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

  在搜寻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过程中,张纯如发现很多资料都出现了德国人拉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张纯如开始搜集关于拉贝的资料,最终促成《拉贝日记》的问世。《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之一。

  走进纪念馆,一张张纯如戴着口罩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何睿告诉记者,张纯如在档案馆查找资料时,经常是持续数小时,在数十份档案盒中,翻阅上千份资料。因为这些资料保存的时间都比较长久,霉味令人窒息,不得不戴上口罩才能待下去。

  为了写作,张纯如经常强迫自己阅读大量的日军暴行案例。这一过程让张纯如的身体健康发生了变化,比如她经常做噩梦,体重锐减,头发大把脱落。与此同时,张纯如的经济状况也出现了问题,一度入不敷出。

  为何要建张纯如纪念馆?

  张纯如纪念馆于2017年4月开馆。4年以来,共计接待了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达30余万人/次,连续举办各类主题纪念活动达1200余场/次。

  在何睿看来,纪念馆象征着一座丰碑,要永久纪念张纯如,铭记这位为人类伸张正义和为和平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传承其“勤奋好学、拼搏奋进、科学严谨、不畏强权”的精神。

  作为纪念馆的建设者之一,原淮安市侨联主席周翔介绍,淮安不仅是历史名城,是军事家韩信、文学家吴承恩故里,更是英雄之城,这里曾走出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

  “张纯如祖籍淮阴区,淮安人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在英雄故里,建一座纪念馆,请我们的英雄回家。”周翔说,2015年2月,淮安专门成立了建馆团队,一方面在淮阴选址、建馆,一方面出使美国,征集纪念物品。

  为历史发声、为和平奔走的,有海外华人社团,还有张纯如父母。尽管年岁已高,张纯如父母多次回乡,不仅向纪念馆捐赠了大量文献资料,还赠送了许多珍贵文物,如张纯如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和扫描仪,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品,学生时代的学业记录、成长故事等。

  让记忆传承、薪火永递

  “我们对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的人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悲惨历史,激发人们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外致力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促进南京大屠杀史实成为世界记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何睿说。

  目前,张纯如纪念馆已成功申报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纪念馆将通过国家级的平台搭建一座重要的桥梁,广泛开展和海外华侨华人的联谊活动,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何睿表示,未来将加强中国青少年和海外华侨华人青少年文化交流联谊,增进文化认同和强化文化共识是目前亟待需要开展的工作领域。特别是针对全球疫情影响下,拓展线上青少年文化交流的模式,加强线上联谊活动的开展。

  “张纯如是华裔后代的好榜样。青少年是薪火主要的继承者,应该把这把薪火更好地传递下去,让记忆传承、薪火永递。”何睿动容地说。

关键词:国家公祭日,张纯如纪念馆,江苏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