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 ,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 年 9 月出生,江西德安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 2017 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 90 亿亩,共增产稻谷 6000 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2018 年 12 月,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 9 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
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谁来养活中国?
他给出答案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
“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
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2016年
袁隆平又带领团队
向“海水稻”发起挑战
并在新疆、山东、浙江
黑龙江、陕西等
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开展测试
△2017年,袁隆平在山东考察海水稻长势。
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
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
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
数十年间
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
他和团队的不懈追求
让中国杂交水稻
始终位于世界科技前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多年来
袁隆平一直牵挂着粮食问题
一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
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
袁隆平这一代人
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2013年
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
来提高水稻产量
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
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珍惜粮食
也是袁隆平对学生的要求
他曾表示
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
不下田就不带
只有亲身下过田
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
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袁隆平的“追梦路”
这位九十多岁的院士
一辈子都在向他
广为人知的两个梦想奔跑:
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自1964年袁隆平科研团队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实现了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的三次重大技术创新。
1997年,袁隆平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年、2014年实现中国超级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2020年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第二天,2020年11月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又提出两个新的短期“小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也就是“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亿亩荒滩变良田,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又一个心愿。
我国约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按照保守估计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年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2020年,由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全国示范种植海水稻面积扩展到10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
袁隆平海水稻团队2021年1月15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
盐碱地里稻花飘香。这个人,又离自己的丰收梦更近了一步。中国人的饭碗也端得更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