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文娱看点

郎平女儿白浪拍《夺冠》 “走了一遍妈妈当年的路”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20-09-28 15:21:08
分享:

  随着描写中国女排精神的电影《夺冠》上映,唤起国内久违的体育电影热潮。对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的记忆、共同的情结,而片中郎平的扮演者——女儿白浪对这一切曾经却并不了解。

  从郎平角度了解女排精神

  2019年11月14日,一个叫白浪的女孩发了第一条微博,“不知道自己母亲年轻时有多辛苦、有多棒!”

  电影《夺冠》将郎平女儿和上世纪80年代为祖国出征的郎平联在一起。片中,白浪扮演青年时代的郎平。作为郎平的女儿,白浪的这份感触和感动无疑体验得更加深刻。

  电影公映之前,白浪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拍摄电影,让她第一次开始从郎平的角度,了解什么是女排精神。“妈妈是我的偶像。”在白浪的心里,郎平有着非常崇高的位置。

  白浪说,她从小就希望了解到郎平和中国女排的一些事迹,但是郎平很少说这些事。在1992年诞下女儿白浪之前,郎平已因为伤病缠身,在1986年退役。在短暂任助理教练后,郎平辞职前往美国发展,并和白帆在美国结婚。

  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曾经的辉煌,郎平没有对女儿多说过。直到拍摄这部电影,白浪才深刻感受到,几届中国女排究竟付出了多少拼搏和汗水,在努力为国争光。

  电影训练场景都是真实的

  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夺冠》,聚焦早年中国女排崛起时期。在袁伟民主教练指导下,中国女排“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再现屏幕,那段感人至深的“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悲壮历史,也点亮了中国人的记忆库。

  回到最初,当《夺冠》摄制组向外界公布,白浪饰演电影中青年郎平这个角色后,瞬间引发轰动。白浪告诉北青报记者,导演陈可辛一开始和她说,“白浪,你并不是扮演青年郎平的唯一选择”。

  这句话一度点燃了白浪不服输的小宇宙。“一定要认真地好好准备,不能让别人把我妈抢走”。

  为了达到剧组的要求,白浪在美国上班期间,从国内请来表演老师,每天下班后,晚上接受三个小时的表演课培训,周末则是一整天的课程。

  这还不够。当摄制组为白浪试镜后,要求她减肥。“其实我当时也不胖,我曾经是排球运动员,热爱运动。但电影的要求是更瘦,才能贴近那个时代中人的体型。”为了演好80年代的郎平,白浪居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减了30斤。

  除了减肥,白浪为了争取演好青年时代的郎平,还从身体素质上开始向妈妈靠近。拍摄过程中,她才开始了解,女排精神是通过多少艰苦卓绝的训练,多少压力山大的比赛,锤炼出来的。

  白浪说,电影中的训练场景都是真实的。大家为了演好角色,在复制了当年女排训练基地的简陋排球场上,流着汗,流着泪,将自己打熬成一个真正的中国女排队员。

  “我们拍戏,拍排球的戏,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很多次,训练时压力更大。尤其是我要扮演妈妈的排球形象,她打得特别好,所以每个镜头我都得用最大的努力来做,不能留遗憾。”白浪说。

  希望与人分享她的感受

  白浪回忆,随着整个电影进入了杀青阶段,有一天陈可辛忽然对她说,其实当时他们对于青年郎平的角色没有别的选择,就是她。“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能给我动力,才跟我说他们在考虑别人。”白浪告诉北青报记者。

  回顾整个电影拍摄,白浪说,她就像重走了一遍妈妈当年走过的路。这段时光之旅对白浪如此珍贵,她说,根源在于她真正了解了外界为何对中国女排,对郎平如此热爱,为何如此推崇中国女排精神。

  白浪觉得,在她接触到中国女排精神后,不仅对自己的洗礼和启发极大,也让她非常希望找到人分享她的感受。不少人在聊到这一代青少年时纷纷叹气,女排精神能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呢?白浪认为,答案是:能。

  再走一遍女排精神之路,用体育的魅力引导孩子放下手机,走向运动场;再走一遍女排精神之路,用女排精神永不言败,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排球运动和女排精神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好的途径。(记者 褚鹏)

关键词:郎平,白浪,女排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