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长城评论】扶贫农产品能靠“包销”对接市场吗?

来源: 长城网  夏熊飞
2020-08-13 20:31:14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夏熊飞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帮扶单位带头参与的消费扶贫切实推动了贫困地区产销对接,给乡亲们的脱贫吃下了定心丸。然而,部分扶贫农产品过于依赖帮扶单位“包销”,自身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还可能被无良商家“薅羊毛”。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照顾式”消费扶贫逐步退场,扶贫农产品销售应创新思路,开拓稳脱贫需要的产品销售之道。(8月13日《半月谈》)

在扶贫产品展销会上,扶贫企业代表(右)向采购者介绍扶贫农产品。图片来源:半月谈

  结对帮扶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手段之一,帮扶单位发起的消费扶贫也成为了诸多贫困地区扶贫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在这一层面上来看,消费扶贫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对参与消费扶贫帮扶单位的爱心之举,也应给予大大的赞。

  但依赖消费扶贫与依靠消费扶贫却完全是两码事,“依靠”只是将消费扶贫作为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之一,而“依赖”却是将全部指望全放在消费扶贫之上,企图靠帮扶单位的“包销”来包打天下。

  “包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解决了贫困地区扶贫产品的销路问题,也为贫困户减轻了推广、销售等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其实弊大于利。

  “包销”举措替贫困户包办了产品销售的一切事宜,实际上是让贫困户、扶贫产品与市场及市场竞争绝缘了,如此则让二者成为了“温室中的花朵”,少了在市场中的历练,贫困户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销售能人,扶贫产品的生产种植也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与改进,丧失市场竞争力。所以在消费扶贫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帮扶单位职工觉得“买亏了”“就当献爱心”的不满与抱怨。

  说到底,“包销”还是一种“输血”扶贫模式,尽管比单纯的送米送油送钱强一些,可对贫困户的过度呵护,其实是害不是爱。只有让贫困户、扶贫产品充分接受市场的历练与检验,在“照顾式”消费扶贫逐渐退场后,他们才有在市场中继续存活下去的能力,而不是一旦少了帮扶单位的消费扶贫,即出现扶贫产品大面积滞销的尴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包销”可以作为一种兜底与应急手段,但不应该成为常规武器,消费扶贫依赖症如若得不到根治,贫困户注定就无法彻底自力更生。

  因而,在日常的帮扶、扶贫推进过程中,帮扶单位要转变思路,既要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但也绝不能大包大揽,甚至要有意识引导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哪怕有时会碰壁、会失败,但只有经历一次次的市场洗礼,贫困户才有足够的能力在市场大潮中稳立潮头。

  当然,由于贫困地区在物流、网络、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天然的短板,在这方面职能部门也应加大投入,为贫困户创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基本条件。

关键词:扶贫,农产品,包销,市场责任编辑:李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