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长城评论】“又一起”杀妻案,我们还能相信婚姻吗?

来源: 长城网  土土绒
2020-07-27 18:03:16
分享:

  ●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江苏)

  许多媒体都在标题里加上了“又一起”的字样,来讲述四川安岳男子趁妻子熟睡时将其杀害的新闻。的确,热议了多日的杭州女子失踪案还没从舆论场消散,四川的这起案件又在媒体曝光,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这也让四川杀妻案迅速登上微博热门话题的首位。

  虽然许多事实还不清楚,但丈夫深夜杀妻、其后谎称其失踪的情节,确实高度相似。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四川这起案件是否受到了杭州案的影响?难道罪案也可以传染?但是,“键盘柯南”们还是得控制一下自己。虽然从时间上看,两起案件有先后关系,但目前来说,并不能说他们有什么实质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李·丹尼尔·克拉韦茨在《奇特的传染:群体情绪是怎样控制我们的》一书中,曾经以一所中学的多名学生卧轨自杀为研究案例,来论证社会情绪、行为具有传染性。但是,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并不能直接套进每一起具体的个案中。对于一起案件的反思,还是应该建立在更加细致的事实还原之上。

  更值得讨论的,或许是由此引发的“恐婚”情绪。微博上许多网友留言:“又是日常恐婚的一天”“果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但也颇能反映一种网络情绪。不过这种情绪的放大,倒是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克拉韦茨的理论。

  归根结底,无论是杭州女子失踪案,还是四川男子杀妻案,都是极端案例,并不能作为普遍夫妻关系的写照。该恋爱恋爱,该结婚结婚。要是以这种极端案例为依据,来建立对婚姻家庭的认知,未免太剑走偏锋了。

  当然,也不是说类似案件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从这些案例中,年轻人或许更应该看到的是:夫妻关系同样复杂多变,别以为结了婚就能“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日常恐婚”和童话般的“傻白甜”思维都应该抛弃,婚姻生活也是需要经营的,并且夫妻双方都需要为此付出。

  婚姻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最重要的是双方的真诚和共识。婚姻破裂的原因有千万种,但共同的一点一定是,双方已经没有了共识。你以为夫妻同心,他(她)却在悄悄谋夺财产;你以为恩爱如初,他(她)却另有新欢……虽然结局未必有杀人这么严重,但家庭暴力、仇人相向却依然伤害至深。

  所以,破除对婚姻的迷信,正确认识婚姻状态,或许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这其中没有捷径可走。传说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这种说法流传如此之广泛,本身说明了婚姻之路的曲折艰难。“你以为你找到了避风港,其实你找到了骨灰盒。”很多时候问题在于,谁都想找避风港,但其实谁都是风浪。这就是人性。

  不过,当人们穿越重重险阻,仍然坚定地站在一起时,那种妥贴与信念,也会让我们相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当然,杭州女子失踪案给社会最大的启示应该是,现代科技已经如此发达,再隐蔽的犯罪也逃不过警察的法眼。那点撒谎骗人的小伎俩,在现代刑侦技术面前根本就是雕虫小技。所以,不管婚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还是在法律范围内想办法解决吧,该调解调解,该离婚离婚,违法犯罪的念头就别动了。

关键词:杀妻,婚姻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