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纵论

【长城评论】暗箱操作中的“隐形加分”,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来源: 长城网  西蒙
2020-06-23 16:14:43
分享:

  ●特约评论员 西蒙(北京)

  日前,《半月谈》曝光了在教育竞争中存在的各种“隐形加分”现象:“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各类‘隐形加分’现象仍难杜绝,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的保送名额等方面发挥作用,值得关注。”此事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也再次引发很多人对各种“拼爹”行为对教育公平的损伤的担忧。

  不言而喻,将竞赛成绩与特长优势与升学“脱钩”,就是为了防止其中的“猫腻儿”破坏教育公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人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孩子升学“保驾护航”,看似是拿出了一些所谓的“特长”与“成果”,但实际上是暗箱操作的结果。而那些没有背景与资源的寒门子弟,不得不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应试教育“独木桥”上厮杀,能够实现自己名校梦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因此,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要杜绝这些升学中的暗箱操作,并从规章制度上作出了一定的改良举措。

  但是,目前看来,虽然明规则没什么问题,但背地里的潜规则仍在大行其道,仍在对教育公平构成威胁。从报道情况来看,一些家长有一些学术研究背景,就拉着孩子一起在发表的学术成果上署名,把孩子捧到“第一作者”的位置——其实,整个研究过程中,孩子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参与,但因为有亲属关系在,这仍然算是孩子的“成果”。即便有人追究起来,其中的诸多细节也很难查证。还有一些家长凭借人脉关系,为孩子办所谓的“个人画展”。在不少人看来,对这种缺乏客观量化标准的“成果”而言,只要作出了表面功夫,那就是巨大的成功,也不需要在意外界的评价,只要能对孩子升学有帮助就行。

  诸如此类的现象,依然大量充斥在我们的教育中,严格来讲,这也是一种腐败,是一种破坏规则的暗箱操作,对保护教育公平的环境毫无积极作用。但是,因为这些操作非常隐蔽,又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界定与限制,因此想要彻底革除这些现象,在现实中十分困难。

  在外界监督难以有效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讲,减少乃至杜绝这些“隐性权力”只能依靠圈子内的自觉,需要行业内的有识之士加强自我监督与相互之间的监督。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能动用学术或科研资源的家长,本身就处于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上,处于一个有话语权的较高端的圈子里,如果圈子里多数人都默许这些“隐性权力”的潜规则的存在,那么就很难会有实质性的改变,最终形成相互袒护的利益共同体。但凡有些社会良知的人,都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能持续存在,都希望看到这些不公平的事情越来越少。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它体现在不同方面,尤其是外界监督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些隐微的细节之处,往往藏着见不得人的利益勾结。对此,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也好,关心教育事业的民众也罢,都应对此现象保持足够的关注与警惕,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最终能妥善处理这些破坏教育公平的诸多潜规则。

关键词:隐形加分,暗箱操作,教育公平责任编辑:杨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