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西瓜
夏日炎炎,西瓜驾到。普通如你我,吃西瓜就是图个爽快,解解渴。但有些人吃完瓜之后仍意犹未尽,作雁过留声之举。这些人中,有一种是画家,他们吃完西瓜画西瓜,让人见之无不垂涎欲滴,使吃西瓜变成一件风雅之事;有一种是诗人,他们除用魔术般的文字描绘西瓜的神韵和美味外,还刻意追寻西瓜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研究西瓜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西瓜打西边来?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何时何地传入中国?这是至今仍在讨论的问题。按现在流行的观点,西瓜传入中国,是五代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破回纥得西瓜种,用“牛粪覆棚”技术在辽上京一带种植,后为金人和南宋人引种南下,遂传至河南、江南、淮南等地。因瓜自西来,故名“西瓜”。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欧阳修《新五代史》附录的五代后晋人胡峤所作《陷北记》。在《陷北记》中,胡氏称其流落契丹时在辽上京见到了西瓜。明代诗人李东阳肯定也留意过此记载,但他对西瓜的来历另有看法,其《如贤馈西瓜及槟榔》诗云:“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前两句即表明了他的观点:西瓜种子是汉人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国的。
张骞出使西域有否带回西瓜种子,历史文献并无记载。不过,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有一篇《瓜赋》貌似写西瓜:“蓝皮密理,素肌丹瓤;冷亚冰霜,甘逾蜜糖。”如这十六字确是描写西瓜,那么李东阳认为西瓜自汉代便传入中国,便不是子虚乌有之说。
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称“六邪”,即六种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吃西瓜可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自然是一味良药。所以尽管西瓜是外来物种,但自从它进入中国后,便稳居消暑水果网红NO.1的地位,千百年来,不可撼动。
辽代墓室壁画:圆盘内放着西瓜
西瓜古称“寒瓜”
在没有“西瓜”之名前,中国人称西瓜为“寒瓜”,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六朝。南朝梁人沉约《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同时代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说:“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经年食之。”至元代,诗人方夔直接称西瓜为寒瓜,其《食西瓜》诗云:“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根据上述诗句及记载,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五·西瓜》中认为:“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矣。”如果诗人所说的寒瓜就是西瓜,那么西瓜在五代之前就已传入中国了。
元钱选《蔬果图》
文天祥吃瓜
用金佩刀切
现在成熟的西瓜都很甜,但同样是西瓜,宋代的西瓜味道却很淡,有范成大的《西瓜园》为证。范成大说:“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其诗曰:“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彼时的西瓜,不仅颜值甚差,连味道也是淡如水,根本比不上葡萄和苜蓿。当然,范成大的用意并不是想贬低西瓜,而是借写西瓜表达故国沦丧的悲痛之情。
李东阳用鸾刀斜切西瓜,鸾刀的刀环有铃,切西瓜可谓有声有色。文天祥更夸张,他用金佩刀切西瓜:“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如此描写切西瓜和吃西瓜,真是霸气侧漏,痛快淋漓。
文天祥将西瓜比喻为“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明代诗人瞿佑有《红瓢瓜》诗一首,与文天祥诗异曲而同工。其诗云:“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将西瓜比喻为“青门绿玉房”,将西瓜汁比喻为“曦日三危露”、“流霞九酿浆”,读后令人清凉透心。吃瓜吃到这种境界,佩服!佩服!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钟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