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平山一贫困村走出35位教师 大部分扎根太行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2017-09-09 13:1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马彦明老师正在给蒿田村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孩子们上课。

  通往海拔1500多米的瓦岔山上的麻池村小学的盘山路。

  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平山县西部的下口镇卷掌村处于冀晋交界的太行山深处,共有150户407人,一个贫困小山村却先后走出了35位教师。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放弃了进城任教或当公务员的宝贵机会,义无反顾地扎根大山教书育人十几年甚至数十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在当地有着“教师村”之称的卷掌村,拜访优秀教师,还原感人故事。

  【讲述】

  教课、维修……全能老师样样行

  9月7日9时30分许,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跋涉,记者来到位于平山县下口镇的蒿田村小学,拜访来自卷掌村的38岁的优秀教师马彦明。

  轻轻推开教室门,记者看到,7位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马彦明讲语文课,他们笔直地坐在那里跟随老师大声地朗读课文。

  10时许,40分钟的语文课结束。马彦明老师利用课间时间向记者介绍,学校共设一到四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27名学生,4名老师,学生全部来自周围的车付沟村、羊圈坪村、十八岩村和蒿田村,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除了英语,别的课程我都教,一天上7节课,感觉挺充实,虽然学生少,但是也得认真备课,不能耽误孩子。”马彦明说,其余3位老师都是女老师,所以平时维修暖气、电灯、电脑、疏通下水道、搬东西等活都被他承包了。如今已是蒿田村小学校长的马彦明还经常为村里贫困家庭的孩子出资购买练习册等学习用品。遇到雨雪天气,或家长由于有事不能来接学生时,马彦明总是开车将孩子送回三四公里以外的家,而这样的一幕已发生了无数次。他俨然成了一名“全能”老师。

  放弃县城任教机会

  坚守在1500多米的高山上

  2000年,当马彦明从平山县职教中心师范专业中专毕业时,副校长希望表现优秀的他能留校任教。那时,能在县城当老师是多么好的机遇,但他考虑到还属贫困村的家乡的教育状况,回想起他的启蒙恩师李书亭的殷切希望,毅然婉拒了副校长的邀请。

  马彦明来到离卷掌村35公里左右,海拔1500多米的瓦岔山上的麻池村小学任教。学校当时有一到六年级共27名学生,因为只有他一位老师,他当起了全科老师。因学生们的家离学校较远,早晨上学时,他们都会带上中午的干粮。中午放学后,马彦明会为学生们熬粥并炒一些简单的菜,乐此不疲。“虽然每天都很累,但过得真的挺有意义。”马彦明说,路远加上工作特别忙,一个月只能回一趟家,有时甚至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无数个忙碌的日日夜夜,无数次伏案的背影促成了学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他微笑着说,一切努力都值得。

   “九死一生”浑不怕无怨无悔十八载

  2003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瓦岔山上结冰,路又狭窄又滑,下午放学后,马彦明骑着摩托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咣当一声,他连车带人摔了个大跟头,摔倒的位置离30多米深的一条沟仅隔十几厘米,惊出了一身汗。车把摔得歪了,他只能一边推着一边凑合着骑一小会儿,本来离家一个小时的路程,他硬是走了三个多小时,回到家时早已筋疲力尽。谈到“九死一生”的这次经历,他只是笑称:“我命大,老天爷可能觉着我要教好多学生,没完成任务呢。”事后,想起来虽挺后怕,但这种危险丝毫减弱不了他继续坚守大山的决心。2004年,麻池村小学撤校,马彦明又来到下口镇蒿田村小学任教,并工作至今,优秀的他获奖无数。

  18年来,马彦明义无反顾地扎根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经常有村民称赞道:“马彦明可是俺们村的好老师,他是杰出代表。”马彦明介绍,当初的选择与启蒙恩师李书亭也有关系。“我们这批老师绝大多数受李老师影响,甘于在山村任教也是对李老师精神的一种传承。”

  一大家子17位老师

  他带动很多年轻老师扎下根

  64岁的李书亭在卷掌村德高望重,他们一大家子出了17位老师,并且大多数在当地任教,早已传为佳话。在李书亭穷其一生,默默扎根大山教书育人这种精神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走出的如马彦明等35位老师中绝大多数回到了家乡,默默地为山区教育贡献力量,很好地完成了传承。

  1971年,高材生李书亭从平山县北冶中学高中毕业,那时,他面临三个选择:要么到下口镇放映队工作,要么到平山县交通局当公务员,还可以到下口镇中学当老师。李书亭回忆,他的初衷就是想当老师,即使那时的待遇很低,正好其父亲也给了他做老师的建议。他便毫不犹豫地来到学校报到,在岁月的蹉跎中,他这样一干就是整整40年,直到退休。许多学生得到了他的鼓励和帮助,走出大山完成了学业。

  “村子属于贫困村,村民观念落后,经济条件也不太好,好多学生面临辍学的窘境。”李书亭回忆,他经常登门做家长工作,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他就尽全力资助,他的学生马彦明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马彦明在考取了平山县职教中心后,其父母曾因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发愁。“家里条件差实在上不起学啊。”他的父母感叹,犹豫再三后决定让其打工。李书亭了解情况后,曾两次登门做工作劝说。“第二次我和他父亲聊了个通宵,孩子有出息,只有上学才能走出大山学本事,将来可以回报家乡,不上学太可惜了。”李书亭说,没钱可以借钱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就说,能帮他就尽力帮。像马彦明这种情况的学生,李书亭在从教的40年中已不知帮了多少。

  李书亭的儿子也在他的影响下,放弃了到井陉县做公务员的机会,中专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当起了老师。此后,卷掌村众多李书亭的学生学成归来也当起了老师,他们一头扎在了家乡,有的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信念。

  【声音】

  好政策

  会吸引许多年轻人投身山村教育

  谈起卷掌村可喜的教育环境,下口镇中心学校校长李彦子高兴地说,卷掌村喜人的风气在全镇最具代表性,如李书亭和马彦明等诸位老师坚守一线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也是众多优秀山区教师的缩影。近些年来,国家实施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让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师待遇也普遍提高,尤其对山区的老师有了些政策上的照顾。除了教师本身想扎根山区的情况外,这些好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意愿不是太强的青年老师走进山村。“全镇42名老师,相比过去,现在的流动性小了许多,真正保证了教学质量。”李彦子说,希望并欢迎更多的青年教师为山区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的好政策也可以进一步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进来。

关键词:平山,教师 ,扎根

责任编辑:孙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