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美丽河北·最美教师]孙大业:58年坚守燕赵大地

来源:  
2017-09-04 20:06:34
分享:

孙大业院士。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长城网9月4日讯(记者 刘春亮 段涛)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发出通报,决定授予孙大业等10名教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称号。

    为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决定授予孙大业等10名教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称号。通报希望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问、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主动担负起推动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任,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的贡献。

    孙大业,河北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200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8年来,他扎根燕赵大地,忠诚于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献身科学研究,刻苦钻研,硕果累累。年近80岁,仍不辍耕耘,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受到河北师范大学广大师生的崇敬和爱戴。

  为深爱的祖国,追求科学研究前沿

  1959年,孙大业教授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作为年轻教师,孙大业讲授农业基础课、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多门课程。由于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总结农民经产经验,在艰难条件下摸索开展试验。1974年开始在“遗传“、“中国农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成为文化大革命后较早的一批学术论文。

  1981年,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第一批派往国外的访问学者,孙大业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植物系进修。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经常日夜吃住在实验室。忘我的工作,使他的生活里,很少有休息日、节假日。独守在实验室面对仪器、试剂,实验、在实验,探求、再探求……

  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刻苦的攻关,在国外的短短两年时间,孙大业教授完成了三项开拓性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合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上的论文,因首次报道了钙调素的亚细胞分布而被SCI引用47次之多,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孙大业指导实验。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为执著的事业,开垦生命领域的绿洲

  1983年,孙大业学业有成,面对国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条件和丰厚待遇,面对无法割舍的血肉情缘,为了深深爱着的祖国,为了自己在中国的科学事业,为了实现自己干超过外先进水平誓言,孙大业毅然回国,在一间仓库里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对细胞外钙调素的科研探索。

  经过不懈努力,孙大业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是河北省第一个申请到此项科研基金的。他证明了植物细胞外的却存在钙调素,随即发现胞外钙调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除在国内重要期刊《科学通报》发表了阶段性成果外,还把文章发表在国外的杂志《Plant Scince》和《Plant cell Physiology》上。国外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说:“作者的研究工作可能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势将为细胞生物学作出突出贡献。”

  申请到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孙大业教授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相继取得的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他通过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发现了胞外钙调素通过花粉质膜的信号转换器-G蛋白来传递信号,从而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上,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审稿人评价说:“作者的研究是植物细胞信号转到领域里非常重要的课题,提供了具有明显创新性的成果。”这篇论文是我国在此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国内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所以,国内外中国学者都来电表示祝贺,有些留学国外的中国学者甚至对此篇论文出自河北师范大学这个地方院校,出自我们中国感到十分自豪。

  传统观点历来认为动物细胞可利用多肽激素为胞间信使,但植物细胞中激素为小分子(如五大类激素),不存在多肽胞间信使。此外,传统上也认为,作为信号转导重要组份的CaM,仅是细胞内Ca2+信号的多功能感受体(Sensor),无论动、植物中都未见CaM存在于细胞外的报道。而孙大业教授的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外存在CaM,并进一步提出具有普遍性胞外CaM是植物中的一种内源性广谱多肽第一信使的新观点,指出植物细胞质外体多肽信号在决定植物细胞发育命运上有重要意义,丰富了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他主持召开共六届届“全国钙与细胞功能暨信号转导专题学术研讨会”(1986-2001),参加了“第8届国际细胞壁学术研讨会”(英国)、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的“质外体学术研讨会”(德国)、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组织的“国际植物信号转导学术会”(印度),“第16、17届植物有性生殖会议”(加拿大、波兰)等国际会议,并作特邀报告,均获得较高评价。回国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我这次出去和以前的感觉不大一样,就是我们终于能跟国外一些著名实验室平等对话了。”

孙大业院士。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为创新的成果,培育青年杰出人才

  “在实验室中既要出成果,又要出人才。”孙大业教授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把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他对研究生们说:“你们现在就要想清楚,自己将来是永远想当一个兵呢,还是想当一个帅。如果想当一个兵,那可以不去想问题,如果想当一个帅,就要善于发现问题,自己千方百计去解决问题”

  在他的教学、科研过程中,给研究生定题时,他只是把握总体的思路和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让研究生自己找方法,确定自己的研究路线,从不做保姆式导师。在授课过程中,他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采取了由他本人主讲,并由研究生就某个问题讲解后他总结及课前列出讨论主题、研究生预习后讨论并总结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他坚持每年将国际上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加入到授课过程中,使研究生时刻能把握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动态。

  对待年轻人,他精心培养,大胆使用。1997年孙大业教授提出自己不再担任研究室主任,而让时年32岁、博士刚刚毕业的马力耕教授主持全面工作。在参加大型的全国性会议时,他常常让青年教师上台作报告,自己坐在台下听。在每个报告前一遍又一遍听他们试讲,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直至他们能够清晰的阅读报告内容,深刻领会课题中的学术思想。973项目中期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关系到项目后期的经费发放。就连这样关键的时刻,孙教授依然把年轻人推向讲坛,代他作报告,那种盼望年轻人迅速成长的急切心情、那种甘为人梯的崇高品质,都化作了年轻人奋勇开拓、融身科研的源源动力。正是因为孙教授为每个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天地,他带的研究生个个发愤图强、勤奋工作。目前实验室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能独当一面,他们出去作报告总是得到广泛好评。

  为了鼓励研究生努力做科研,孙教授把何梁何利奖的奖金20万元全部拿出来,设立基金,奖励优秀的博士论文。为了使年轻的博士回校后有经费继续搞科研,孙教授将重点学科经费拿出来设立基金,以立项申请的方式资助他们,是他们能够先启动起来,再进行滚动发展研究。

  五十多年来,孙大业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的已在国内外成为优秀学术带头人,如叶正华(Ye ZH,美国),李家旭(Li JX,美国),马力耕(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孙颖(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刘洪涛(上海植生所PI),唐军(中国农业大学PI),刘西岗(中科院遗传所PI)等。

许智宏院士来实验室指导。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为眷恋的热土,谱写人生辉煌篇章

  孙大业教授是浙江人,远离故土来到河北师范大学,58年如一日,固守着这片倾洒了他无数心血和汗水的热土,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抛开外界的诱惑,持之以恒地在条件比较艰苦的河北师范大学坚持到现在、奋斗到现在。孙大业像一粒种子在我校、在河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不足30平方米的库房到今天4000平方米的先进省级重点实验室,从自制的离心机到现在价值近6000万元的先进设备,从两三个人的研究小组到现在30多人的省级创新团队,从没有硕士点到现在的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从每年1万元科研启动金到现在每年人均近100万元的科研经费,从《科学通报》到《The Plant Cell》,从一个普通教师到今天的中科院院士,孙大业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孙大业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78篇,被国内外引用826次。论文影响因子最高达10左右(The Plant Cell)。编写出版的国内第一部《细胞信号转导》专著,现已四版,多次印刷,国内外引用200多次,被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指定为研究生参考书。2005年牵头申请到生物学特色学科,2008年牵头申请到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牵头申请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牵头申请到河北省细胞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牵头申请到河北省创新团队。

  “搞科学研究需要一种奉献精神。热爱科学事业及有高度国家荣誉感对科技工作者非常重要。人类文明进步最初创意都来自于基础科学研究,我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搞基础研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或个人的得失,应着眼于人类和祖国的未来。他说:“如果仅仅是为了拿学位、评职称、当教授才搞研究,那是很危险的事情。科学研究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奉献,是为了探索真理。要能耐得住寂寞,做起实验有一种激情。要能正确对待实验的正负结果,不急功近利。”

  58年来,孙大业有过苦闷、有过动摇,遇到过外省市优厚待遇的诱惑。可他还是坚定地留了下来,在燕赵大地默默的耕耘!

关键词: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