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平泉“三零”脱贫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度

来源: 作者: 2017-08-14 21:2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平泉市通过“三零模式”产业扶贫,新建一批产业扶贫大棚。孙连合 摄
  长城网8月14日讯(记者 吴绍冰 通讯员 张建伟)“以前我家都是靠救济过日子,今年我在扶贫园区上了班,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家里也有活钱了,准备过上两年就翻盖房子。”8月14日,在河北省平泉市榆树林子镇连云海社区,正在扶贫园区采摘蘑菇的于光远笑高兴地告诉记者。

  平泉县地处朝阳半干旱区,“十年九旱、一年两旱”的自然条件制约了以“靠天收”为特点的传统农业发展,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燕山—太行山”特困连片地区。到2016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4个,贫困人员5.8万人。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难在精准、成在精准。必须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进而提升脱贫的效率和效果,才能把脱贫梦想变成现实。”平泉市委书记董正国告诉记者,平泉市探索出“三零”脱贫模式,让贫困户“零成本”、“零风险”、“零距离”实现脱贫。

  据统计,全市通过“三零模式”产业扶贫,新建产业扶贫大棚70个,通过入驻园区发展产业、进入园区打工、资金入股和流转土地等方式带动1.4万人稳固脱贫。

  

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就可参与大棚经营。记者 吴绍冰 摄

  投入“零成本”——把生产要素变现成脱贫资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发展资本,产业富民就是一句空话。

  平泉农业基础好,食用菌、经果林、设施菜等产业久负盛名、带动力较强。该市盘活各项扶贫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总结多年推进产业扶贫的成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帮助贫困户“零成本”脱贫。

  为了实现投入的“零成本”,该市不断加大扶贫脱贫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政策的倾斜,确保为贫困户提供丰厚的脱贫“大礼包”。在园区建设上,实行“普惠+特惠”政策叠加扶持,通过引导企业(合作社)先行建设农业园区和设施大棚,再整合上级财政扶贫资金、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部门水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直接投向园区,贫困农户可以入驻园区直接发展产业,也可以将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园区,再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贫困户“零成本”参与产业经营,入驻园区直接生产“得现金”、园区务工“挣薪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土地流转“获租金”。

  平泉市卧龙镇都头道沟村农民金显龙,2015年底入驻到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领养了两个菌棚。他介绍说:“菌棚是合作社建设好的,菌棒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通过三户联保方式获得贷款5万元,上级给予扶贫资金6000元,市政府给予配套基础建设资金6000元,自己不用投入一分钱,就能种蘑菇挣钱。”

  该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杨明介绍说,对于贫困户自主发展食用菌、经果林、陆地菜还有畜牧养殖的,只要达到相关的标准,都能够得到5000元的扶贫创业基金。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信贷,按基础利率予以贴息。

  “去年,平泉建设‘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40个,直接吸纳贫困户2000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今年,全县计划投入3亿元,建设‘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50个,再吸纳贫困户3000户,实现稳定脱贫。”市长曹佐金介绍说。

  经营“零风险”——政府或者大户承担市场风险

  

企业采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进行菌种培育降低了贫困户经营风险。贾衡 摄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存在技术风险,而且还有市场风险。为了打消贫困户怕风险怕赔钱的心理,解决他们承担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平泉市鼓励支持企业负责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贫困户只负责简单的无风险的生产管理环节。

  “比如:食用菌扶贫园区中,在生产环节,属于菌种、菌棒这种技术含量较高,风险较大的生产环节,由企业采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进行生产,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还减少了污染率。然后,将成熟的菌棒交给贫困户进行简单管理出菇。在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合作社负责销售,解决贫困户没有销路的顾虑。”曹佐金告诉记者。

  该市还鼓励食用菌合作社领建扶贫园区,通过对园区建设进行支持、对贫困户给予扶贫补贴等形式,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创新机制,园区大棚、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等由企业和大户出资建设,真正实现了低风险、高产出。目前,该市已摸索出企业先行建设园区、扶贫部门逐户扶持、菌棒赊销给贫困户等方式,建立起贫困户参与食用菌生产的“零成本”致富模式,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黄土梁子镇梁后村的农户王云民说:“通过入驻扶贫园区,既有技术指导,又有市场顾问,可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据统计,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75个,生产大户3500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达85%,每年带动1.5万人口脱贫。

  

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于海成 摄

  就业“零距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以前在外打工,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有时辛苦了一年还拿不回工资,如今村里建设了光伏+现代农业园区,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年挣四万元钱不成问题。”平泉市黄土梁子乡梁后村邹德富对自己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非常满意。

  要想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村民掉队,就要把产业建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零距离”就业。为此,平泉市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就地发展产业、建设园区,让贫困户能够就近就业。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该市还着力打造炭工艺品、汽车线束加工等一批小产品加工专业村,建立起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定向下单的家庭手工作坊扶贫机制,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培育各类专业村10余个,每年带动2000口人脱贫。

  “‘三零模式’产业脱贫,托了底,暖了心,有了骨,见了金,我们的信息更足了,一定要继续推广这种模式,确保我市的43个村率先脱贫出列。”董正国信心满满地说。

关键词:扶贫,精准,脱贫

责任编辑: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