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好人365】刘永清:心中有梦通“兰亭”
刘永清,1973年3月生人,广宗县大平台乡后清村人,“邢台好人”、河北燕赵文化之星、书法篆刻家。他二十年如一日研习书法篆刻,2011至2014年其入选的篆刻作品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二等奖、全国第七届篆刻展获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参赛四次均是全省唯一获奖者,他为河北文化事业和书法篆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0年,刘永清刻成了第一方印。为搞篆刻,2011年丢了铁艺生意饭碗,家里没收入,还欠债。经济上、艺术上都看不到前景,刘永清压力很大,常睡不着觉。接踵而来的还有外界各种质疑:“他这样搞是沽名钓誉!他是疯了吧?不信他能坚持下去……” 每听到抨击,刘永清总沉默地把自己关在家搞创作。然而,现实利益是干货,理想价值是秤砣。哪头轻?哪头重?“我不想稀里糊涂过一辈。四十了我才明白,人这一生很短,要想掌握自己命运,就必须认准自己所走的路,并坚持不懈去努力。”刘永清说。篆刻共七个步骤:查字、写字、反贴、临摹、划痕、刻痕、打帖,每个步骤,刘永清都细琢磨,有时设计一个印用一两个月。“永清刻苦、踏实,在圈里出了名。”广宗一中老师、全国书法协会会员杨东旭说,准备“兰亭奖”参赛作品期间,永清两个月没下楼,专心创作,每天熬夜刻戳。 他德艺双馨,淡泊名利,心怀大爱,服务他人。从2015年至今,救助广宗白血病儿童李东乾、关爱邢台西部洪灾区群众等活动中默默捐赠爱心印9方,捐赠贫困家庭和儿童价值约10万,他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信条,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好友建议他去北京发展,但刘永清却留在家乡。“我搞篆刻不是为出名挣钱,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遗成功后,更需新生力量加入到篆刻队伍,我觉得要有‘薪火相传’的精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刘永清说。 他留在广宗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传承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书法、篆刻学习班请刘永清讲课,他从不推辞。有人向他请教篆刻技艺,他倾囊相授。得知一中学生王祥府坚持练习书法,刘永清鼓励他参加中书协的“临帖展”。“只要能入围,就奖你们一方印。”刘永清这样激励王祥府。 刘永清还走进学校,做传统文化普及推广。“不趁着出名多刻点戳,卖个好价,反而浪费时间做这些没用的!”有人这么“提点”他。“打造地域文化做基础性工作,现在可能不显山露水,但10年、20年以后,广宗文化将呈现井喷式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愿意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践行者、传播者,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刘永清说。 |
关键词:河北好人,刘永清,广宗,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