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精准扶贫要“作绣”,不要“作秀”【长城时评】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凤敏 2017-05-24 22:07: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燕山—太行山、黑龙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张承坝上和深山区10个深度贫困县为重点,以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在发展活力,采取超常脱贫举措,在各个领域同步推进全方位、多维度的贫困治理,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5月24日《河北日报》)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深度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下一番“绣花”功夫,持续精准发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要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换言之,精准扶贫要“作绣”,不要“作秀”,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我们都知道,“绣花”是慢工、是细活,其功夫成于细、贵在精,而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可以说,“精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义。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所剩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不下一番“绣花”功夫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精准”贯穿于扶贫的全过程,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一户户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不搞一刀切,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迁则迁,帮助贫困群众开掘富源、断掉穷根。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找“穷根”、想出路,绘制了精准扶贫的“路线图”,我们要像绣花一样“按图作业”,严格程序和标准,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一以贯之、层层深入。到2020年,河北省提出要确保31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36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就需要我们按照脱贫攻坚规划“路线图”,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同步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各个领域的贫困治理,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是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不能有丝毫松懈,更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事实上,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少数干部假扶贫、扶虚贫,追求短期内的立竿见影,花拳绣腿、沽名钓誉。这些干部平时不下功夫搞扶贫,到了阶段性验收时急功近利,大搞突击作秀,更有甚者大搞“数字扶贫”,调高贫困家庭的收入数据、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一地鸡毛。对这些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干部,必须严肃问责,坚决抵制和摒弃扶贫形式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毋庸置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是一句政治口号,更不是少数干部大搞政绩秀的工具。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下一番“绣花”功夫,注重精准发力,找准致贫症结,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真正做到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确保扶贫过程扎实、扶贫结果真实,让贫困群众如期摘掉“穷帽子”。我们相信,那将会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刘凤敏)

关键词:河北,十三五,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