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廊坊"好媳妇"刘老胜:二十七年赡养夫家六位老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孙泽恒 赵雪 2017-04-17 18:49:2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刘老胜帮老人做按摩。赵雪 摄
刘老胜帮老人做按摩。赵雪 摄

  长城网廊坊4月17日讯(记者 孙泽恒 通讯员 赵雪)中等个头儿的刘老胜今年47岁,家住廊坊市文安县赵各庄镇辛庄管区安祖店村,她的名字听着像个男人,其实,她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

  谁都不会想到,刘老胜曾历经的艰难生活。她20岁时嫁给了邻家的小伙子毛全胜。刘老胜的娘家与婆家仅一墙之隔,在结婚前,她便知道,自己要赡养夫家的6位老人。婚后没几年,她和丈夫便接过了这个重担。27年间,有4位老人相继因病去世,她的担子还没有卸下来……

  “一路走下来,我是觉得很难,但我没有后悔过。”谈到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这个朴实的女人感慨地说。

  婚后赡养夫家六位长辈

  “丈夫有一个叔伯爷爷,我们叫他三爷。他还有一个亲大伯、一个堂叔伯大伯。这3位老人都没有结婚、没有后代。再加上丈夫的爷爷、父亲、母亲,自我嫁过来时,这一大家人就在一起生活。”刘老胜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这6位老人。

  有的老人与她夫家的关系并不近,例如目前还在世的堂叔伯大伯毛学民。“学民大伯的爷爷与我公公的爷爷是亲哥们。他没有后人,我身为毛家的儿媳妇,不能不管他。”刘老胜说话干脆、爽朗。

  刘老胜刚结婚时,夫妻俩的负担不重。白天,一家人干完农活后,聚在她公公家吃饭,晚上各自回家睡觉。然而,随着老人们患病、卧床,小两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爷爷去世近20年了,得了小脑萎缩,肠胃也不好。”刘老胜说,他去世前卧床两个多月,因为肠胃病,总是拉肚子,经常拉到衣服上,但20多岁的刘老胜从不嫌弃。“这还不算什么,爷爷去世后不久,79岁的三爷也去世了,他也患上了同样的病。”她说,三爷的病更严重,拉完大便后,他顺手把大便往墙上抹。刘老胜只好用各种家伙什儿把墙擦干净。

  令刘老胜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年仅50多岁的婆婆突犯心梗去世。那年,刘老胜36岁,她感觉,家里的天塌了一半。“那天是正月十五,早晨,婆婆正在叠被,突然趴在了被上,再也没有醒来。家里男人多,我就只能跟婆婆说句贴心话,没想到,她说走就走了。”含泪送走了婆婆后,刘老胜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咬牙扛起了家里的重担。

  2012年的一天,刘老胜刚进家门,就看到大伯公毛满仓坐在院子的地上。老人看到她后赶紧说:“坏了,我给你找事儿了,我的腿可能摔折了。”刘老胜赶紧把老人背进屋。

  医生诊断后告诉刘老胜,老人摔到了大胯,很严重。由于他80多岁了,骨质疏松,身体虚弱,根本没办法动手术,只能卧床修养。于是,刘老胜就与毛全胜搬到大伯公屋里住,方便夜晚照料。老人患有哮喘,吃一口饭就要吐一口痰,刘老胜右手拿着勺子,左手攥着一把卫生纸,喂一次饭要花近两个小时。她怕饭凉了,就把炉子搬进屋来,一边热着一边喂。即使精心照顾,两个月后,老人还是去世了。

  在操劳中忽略了一墙之隔的亲爹妈

  刘老胜有3个哥哥3个姐姐1个妹妹,未出嫁前,刷碗做饭等简单的家务活都用不着她做。她告诉记者,结婚前,丈夫向娘家提亲时,找了4个媒人,娘家都没同意。

  “我父母知道这户人家担子重,不想让我受苦。但是,我自己愿意,我看上丈夫这个人了。”从那时起,刘老胜就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家人,就必须得坚强面对。

  自从刘老胜嫁到婆家后,里里外外的活都是她和婆婆忙活。毛家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1口人,吃一顿饺子要包三大盖帘,喝粥要加6大舀子水。刘老胜每次刷碗就是一大盆,这使她20多岁时就落下了腰病。婆婆去世后,公公和丈夫要在外挣钱,家务活都压在了她身上。

  为缓解丈夫的压力,刘老胜在村里开了个理发店,年底顾客多,她经常忙到凌晨。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她看到屋里堆积着满满一筐的脏衣服。马上要过年了,刘老胜没有办法,必须连夜洗干净。凌晨两点,她终于洗完了。当时,家里没有下水道,她必须用扁担将脏水挑到村西边倒掉。屋外天寒地冻,还有积雪没有融化。刘老胜走到胡同里时,脚下一滑,连人带两大桶脏水就摔在了地上。在冰冷的夜里,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17年前,刘老胜的父亲去世了,2年后,她的母亲也去世了。她的父亲生前患脑血栓,卧病在床两年多。尽管只隔着一堵墙,她很少有时间去看望父母。母亲生前心疼她,家里有什么困难都不告诉她,身体不舒服时,宁愿把嫁到外村的女儿们叫回来帮忙,也不愿意给她添麻烦。刘老胜的哥哥们也心疼她,毛家的事儿、地里的活儿,能帮则帮。谈到这里,她泣不成声:“这么多年,我一直对父母有愧疚,没有好好在他们身边尽孝,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廊坊,好媳妇,刘老胜,赡养老人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