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文娱看点

长城网衡水访谈:52年衡水画坛耕耘 开创新局面

来源: 长城网  扈炜 张千
2017-03-21 09:34:15
分享: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学明简介。(资料图)
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学明创作现场。扈炜 摄

  导语:他从1965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52年一心扑在衡水绘画事业上,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自1984年开始,组织了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衡水市的创作活动,并且以后历届展览连连入选并获得大奖,开创了衡水绘画界的新局面。可以说,他真真切切的亲身经历与见证了衡水书画的发展。他就是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学明。

  王学明先生作品融诗书画为一体,其作品代表河北、衡水参展,获得多项殊荣。本期访谈很荣幸邀请到了王学明老师,来和我们一起探讨和回顾他与衡水的书画情缘。

  主持人:王老师您好!

  王老师: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王老师您是从何时开始学习绘画的?

  王老师:小时候就喜欢画画,现在很多孩子们也是如此,那个时候我在同龄的小孩当中,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上小学时候有一幅作品被老师送到天津市有关单位,后来就参加了国际少年儿童画展,学校对我很重视,所以说自己的劲头也就更大了。我最喜欢的还是国画,当时候就知道有齐白石、徐悲鸿,我在书店里买了齐白石的牵牛花,徐悲鸿画的马,我更喜欢徐悲鸿的马,那时就开始临摹徐悲鸿的马,那时也不懂得什么是宣纸,就用厚的图画纸来临摹。我上中学以后,由于学习成绩比较好,那时候五分制,我是全五分学生,另外画的不错,就这样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和全校的美术队队长。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大概十五六岁,那时候我就创作了两幅画,一幅叫《运肥过土岗》,另一幅叫《炼钢》。这两幅画参加了天津市少年儿童画展,并且在天津日报,天津青年报都发表了,学校看到我这方面成绩比较突出,毕业的时候保送到美术大学深造。

  主持人:我了解到您不仅擅长绘画,您对书法和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您能谈谈诗词和书法在您的创作中,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吗?

  王老师:提到这个问题使我想到了宋朝陆游的一首诗其中两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告诉他的孩子,如果你想学好诗,你就要在诗外下功夫。同样我们做绘画的也要在诗外下功夫,一个人要是在一方面取得成绩,取得成功,就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多方面的助力。何况是作为一名中国传统国画家,应该在诗词和书法上下功夫,这不是属于外功,而是一种内功,是必须要有的修养。对于书法,大家都知道,书画同源,这句话是从元朝的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他画的《枯木竹石图》,他就在这幅画上题的一首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八法:就是书法,用书法的手法来画竹子。最后他提出,须知书画本来同。我也深深感到,在学习书法当中,书理同画的道理,对我们的绘画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笔墨上,中国话讲究你在笔墨上得到了书法上得字样,你的画会画的更好。

  主持人:王老师您是在什么时候与衡水书画结缘的。

  王老师:1965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了衡水,有幸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工作,没有离开这个美术线,我很幸运,因为自己是专业毕业的,另外也算岁数比较大的,所以这些年对于很多年轻人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80年代初,我跟王习三先生代表衡水文化艺术届,参加了省文代会,在这个期间,晚上有时候搞笔会,我们原来就打算在衡水成立一个书画社,积极的开展一些活动,当时就临时决定,给咱衡水书画社题个名,因为衡水有个宝云塔,就临时定下就叫“宝云书画社”。我跟习三先生临时决定,就请当时的领导和书届名家,给题的“宝云书画社”。回来以后我们就积极的组织开展活动,很快就成立了宝云书画社这个组织。实际上就是一个书画的沙龙,人们定期一块学习一块研究,品头论足。有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人都要拿自己的作品,这样就促进了大家积极性,扩大了思路,使人们普遍得到了提高。当时习三先生任社长我认秘书长,做了很多组织上的工作。

  主持人:王老师您在当时衡水绘画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心能够让您在衡水绘画方面有了更多新的突破呢?

  王老师:八十年初,咱们衡水美术界是低谷,处于全省的低谷阶段,最早有一个说法:我们跟沧州是难兄难弟,都是死气沉沉的,在这方面没有好的作品。但是后来沧州很快就上升,八十年代出沧州搞了很多活动,到黄山等名山大川,组织人们去写生,又积极开展了很多展览,又搞了一次全国的沧州籍名家画展,所以沧州搞的很是有声有色,他们提高的很快。在这个时期咱们处于低谷当中,我就很着急。在82年的时候,我给文联写过一篇报告,就是报告“宝云书画社”成立以后的一些活动。其中就提到我们要“请进来走出去”,意思就是:我们要走出去,全国各地都要去转转,搞艺术的同志们扩大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能更好的搞一些素材,另外就是请进来,名家、专家来衡水讲座,办展览,这样来开阔我们的眼界。这种思想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那时候,人们很齐心的,没有人要得到什么利益的思想,人们都在想一定要搞出成绩来,为衡水争光,为河北争光,是这种心态,所以那时候,咱们很快的打破“坚冰”,能够取得很大的成绩。就是领导的重视和大家的努力,而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应该做的组织工作。

  主持人:我们之前在您的或是里看到很多关于衡水湖的作品,像《雨注衡湖》《衡湖雨韵》《衡湖瑞雪》,那么衡水湖在您的绘画创作方面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老师:我的绘画题材是比较杂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我都涉猎。实际我的强项还是人物画,我是专业学校毕业的,我在学校学习了素描基本功,有了造型的基础,我比较突出的是速写,在大学的速写参加了天津市画展,后来这些作品被学校收藏。因为人物画的好,我就到了报社工作。在报社画插图,更多的就是画人物画,画人物比较多,画人物这方面有点小名气,所以许多出版社,都邀我画连环画。为什么我后来画山水画了呢,第一得益于我在学校的时候,教我山水的老师,刘君礼老师,他是张大千的学生,我们去年的十二月份,在天津,给他搞了一次纪念活动,就是纪念刘老师诞辰110周年,他是76年去世的,因为他的口传身教,我在山水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点,我好游历,有时候到名川大水游历,然后写了很多这方面的诗词,可以在我的诗集上看到,在自己诗情洋溢的同时,也有一种表现欲,就是想表现这些名山大川,所以就画了很多山水画,于是越画越多,我觉得山水画也可以当作人物画来画,因为山和水他都是有灵性的,作者应该赋予山水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灵性,所以山水画我是当作人物画来画的。现在我有一个题材就是画孺子牛比较多。至于我画衡水湖,这是近几年的事,实际上衡水湖,也是山水画,我画起来就好像找到一个方向,衡水湖这么宝贵的一个明珠就在我们身边。我写了一副字叫《万象在旁》,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要抓住,我们应该以衡水湖为题材,多搞一些放映衡水湖的力作,不愧于我们生活在衡水湖身边,

  主持人:王老师的业绩已被收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词典》、《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词典》和《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词典》之中。那您提前透露一下,在您今后的创作的道路上中您又有一个怎样的计划呢?

  王老师:古人说,文如其人,我觉得画也如其人。要想画的好,先做好人。在古画论中有句话叫: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所以说首先要提高人品,所以我还要进一步更好的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来充实自己,凡是艺术作品,就是你一个人性的展现,你有什么样的人性就有什么样的作品。我觉得要用我自己人格的升化来带动作品的升华,今后,虽然我的岁数已经大了,我感觉时间过的很快,所以就光想把时间留下来,所以我的斋号叫“买海居”。就是根据李商隐的一首诗起的斋号: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根据这首诗起的斋号。

  主持人:在您的心目中我们衡水绘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您心中有什么期许呢?

  王老师:现在的书画界要比我刚来的时候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也是目睹了半个多世纪衡水书画界,现在一个普通的画画或者写字的,放在当初就是佼佼者。另外就是好作品比较多了,那时候见不到什么精品力作,现在在衡水经常冒出一些尖子,包括人才和作品。现在非常强盛的局面体现在去年年底,我们在市领导的关注下,搞了一次衡水市书画精品进京展,在这次展览上,就是一次大的检阅,就是一次大的亮相,看出我们整体的水平,是达到一定的高度,在那次展览上我提到了,我们能登大雅之堂,说明我们就有一定高度了。所以我们的作品得到了北京乃至全国美术界的一些领导还有一些专家的好评,这是非常可喜的形势,现在就是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局面。就比如说咱们衡水市书画院,有一批青年,他们十几次到陕北去写生,深入生活,回来搞了一批创作,我看了以后感到很振奋。我当时就说,你们就是衡水陕北画派,不同于陕北人们画的,咱们既有粗壮的感觉,又画出一种秀丽的感觉,很有特色。我相信他们将来会成气候,一定会出现非常好的作品。我就想到朱熹的一首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东风就是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文代会的讲话精神,我们要承上这个东风来迎接万紫千红,书画界将更加繁荣昌盛。

  结语:通过与王老师的交谈,我们大家了解到衡水绘画的变迁和发展。并且对王老师的艺术道路有了概括的了解,以及王老师对衡水绘画做出的努力,让我们一起祝愿王老师永葆创作的青春,并且以后能产生更多的力作。感谢广大网友的收看,再会!

关键词:衡水,画坛,耕耘,新局面责任编辑:韩建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