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 “创造”经济新动能
未来科技城,协同发展重要载体 郁郁葱葱的树木、宽阔整洁的街道、碧波荡漾的湖水、匠心独具的楼宇……但凡到过滨海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人,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晒渤龙湖的蓝天白云、怡人风光。 作为全国率先启动建设的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天津未来科技城是承载京津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空间载体。 “未来科技城要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坚决说‘不’。”2014年,天津未来科技城在全国率先试行项目准入标准,从产业类型、项目标准、环境影响、投入产出、工程建设五个方面,实施严格的区域项目准入标准。 严标准形成了未来科技城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的建区理念,使得更多的高端创新项目在此聚集。比如,天津滨海光热项目将有效填补我国在光热领域产业化的空白;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42亿元,依托原瑞典萨博汽车技术平台,进行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和生产,一期产能5万辆,最终产能可达到30万辆;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截至目前,区域内注册企业近800家,其中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85个。 国家级大平台,让协同创新落地开花 “多亏了TjAb众创空间,我的创业路才少了很多烦恼。” 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弓形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弓形虫检测试剂盒的“创客”侯峰告诉记者。 他口中的“TjAb众创空间”,是2016年依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设运营的。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是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天津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研发核心和龙头。 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联合研究院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入驻企业可以低价享受药物分析测试、药物信息筛选乃至新药申报“一条龙、一站式”的专业服务。截至2017年2月,研究院已吸引海内外高水平项目350余项,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累计注册资本超过28亿元。研究院核心技术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已开展了200多项新药研发。 此外,天津市还通过与中科院、中关村、首都高校、院所的合作,建成了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国家级大平台,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5000多项,“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超过80亿元。 创新生态系统,培植创新创业沃土 为了破解创新创业资金筹集难、政策兑现难等“痛点”,天津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创新创业通票”(简称“创通票”)制度,由政府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免费提供给广大的创业者和创新企业。目前,“创通票”可为企业提供初创服务包、高企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和新三板挂牌服务包等等,基本覆盖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所有阶段,真正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 作为首批通过认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天津至勤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将市场从北京中关村拓展到了天津,目前,企业八成的业务量都来自“创通票”系统。公司CEO董悦强介绍说:“2015年7、8月份开始调试上线,2016年共服务了五六百家企业,服务费一年增长了三四倍。” 以“创通票”系统为平台,天津高新区已经吸引了300多家来自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专业服务机构,其中六成多来自北京中关村。此外,今日头条、奇思科技等多家初创企业在园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在‘创通票’制度下,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正在不断完善。这就好像在一座森林里,灌木有了,小溪、小草、蚯蚓、蝴蝶都有了,就等着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
关键词:协同创新,动能,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