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网络媒体走转改】卢氏:山区种连翘“撬”动贫困

长城网 作者:王芳菲 2016-10-16 15:57: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这句话,是形容三门峡卢氏县境内水峪河的。从卢氏县城向东南方向沿S322行走,山势顿时狭窄,便进入了水峪河。

  水峪河两岸夹山,流水潺潺,最窄处仅有二三米宽。两边高山,多生崖柏冬青,一湾碧溪潺潺流淌,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在公路未通之前,这里无路可走,条件恶劣。因河水丰沛,就连进出货物都须肩挑背扛,封闭艰苦可见一斑。

  而八十多年前的冬天,曾有一群衣衫单薄的小战士穿着草鞋,淌着冰水经过这里急速行军,他们都来自“童子军”——红二十五军。

  红军用白石灰书写的“杀上前去”在现在红字的下方

  一路西行“杀上前去”跨山淌水绝不退缩

  1934年冬天,红十二五军近3000名将士,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他们一路血战,千里西征,连续冲破敌人多道封锁线,于12月3日进抵卢氏。这里一片深山老林,地形隐蔽,成了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的理想取道之地。

  12月5日早晨,红军主力从叫河出发,沿着“七十二道水峪河”的深山峡谷继续西进。

  行军途中,情势紧张,副军长徐海东为防止敌人从两岸高山伏击,亲率先遣队,分由李金德、吕清两位连长,各配7挺机枪,率部沿文峪两边山头行军。先遣队居高临下,充当开路先锋,掩护着主力部队顺沟前进。

  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采访车在山谷中停下,一块石壁向记者们讲述了一段故事。

  据卢氏县委党史办负责人李永安介绍,途经水峪河时,红军在河岸石壁上用白石灰写下“杀上前去”大字标语,以鼓舞士气。80余年过去了,原来的字迹风雨剥蚀,模糊不清。再加上修建公路抬高了原来的地面,所以在石壁的下方,仅隐约可见一个白色的繁体“殺”字。

  如今,当地政府为了传扬红军精神,又重新在原标语的上方刻字,并刷成醒目的红色。从此经过,看到鲜红的四个大字,立即能感受到红军战士当年的雄壮气魄,他们为争取革命胜利,绝不退缩!

  卢氏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

  脱贫工作充满挑战“五个一批”解决难题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方向,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地处深山,为红军的转移提供了绝佳的地势。但如今,夹岸高山,深山老林都成了卢氏百姓摆脱贫困的天然“障碍”。据介绍,过去的卢氏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找对象也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在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战略中,卢氏县被确定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三门峡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卢氏县域内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全县有1万余户群众还居住在偏僻边远的深山区,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相距较远,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较多,俗语称“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五六户,少则一两家”。截止6月30日,卢氏县共识别出贫困户19645户63134人,贫困发生率18.9%,与2015年底的56346人相比,净增加6788人。村民居住偏远分散,给脱贫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为了达到2019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卢氏确立了包括“生产脱贫”“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保兜底”的“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而在“五个一批”的脱贫计划中,第一个着力点就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全自动鸡舍无污染、零排放

  合作社帮扶模式扶持“卢氏鸡”新产业

  现在,卢氏县双龙湾镇的官木村,正在大力投资建设卢氏鸡养殖项目。

  卢氏鸡是河南三大地方良种鸡之一,肉蛋品质与野鸡十分相似,产的鸡蛋具有高蛋白质、低胆固醇的特点。每枚无公害的卢氏鸡鸡蛋能卖2块多钱,每100只鸡每天能产80枚鸡蛋,经济效益非常好。

  当地村民周文枝高兴的向记者介绍,“这里一共有10栋鸡舍,每栋鸡舍养4500只鸡很容易,一按按钮饲料就会自动投放,很方便。公司每月给我们发1800元底薪,另外还有分红和奖金。”

  双龙湾镇官木村人口不多,71户群众居住在一道狭长的山沟里,村干部为发展经济,把生态养殖公司请到了他们的地盘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每到年底,公司会根据养殖卢氏鸡的数量,按每只鸡20元的价格对合作社进行补贴。

  “这里的全自动鸡舍可以达到无污染,零排放无菌床+放养式标准化水平。目前还有五个基地正在建设当中。”公司技术员马瑞奇告诉记者,目前全卢氏已经有11个村采用了这样的自动化鸡舍技术。

  “卢氏鸡”采取生态养殖,白天暖和的时候全部把鸡从鸡舍里放出来,在山上觅食散养,绿皮鸡蛋成为地域特产。这种合作模式有利带动了贫困户脱贫,托起了卢氏县的致富梦。

  连翘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山区开出“扶贫花”小小连翘“撬”动贫困

  连翘,叶能做茶,果能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模式,也同样被运用在了双龙湾镇东虎岭村的连翘种植基地。

  东虎岭村属于重点贫困村,全村302户中光贫困户就有134户。得益于这里连翘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村民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大力发展连翘种植。2013年利用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人工栽植连翘600亩,2016年6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2000余户,流转连翘土地面积20000余亩。

  东虎岭村支书莫红建给记者们算了一笔账,“最贵的时候,一公斤连翘能卖68元,一亩地能产200公斤。所以种植一亩连翘的收入,每年都在1万元左右。”目前,村民采用直接和药厂对接收购,保证收购价格,保护种植户利益,连翘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今年,该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整村脱贫,未来几年后当连翘进入盛果期,每亩土地有望为农户带来6000元以上的收益。莫红建介绍,预计年底前合作社连翘面积可达25000亩以上,连翘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少村民以此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2016年,卢氏全县定下目标:要有2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5701户1.894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卢氏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踏上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来源: 映象网

关键词:山区,贫困,媒体

责任编辑:张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