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如何让诗歌走进生活 首届省会“太行诗会”带来的思考

长城网 作者:田恬 韩莉 2016-09-27 09:44: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首届省会“太行诗会”现场。

  “它有草的形状,一无筋骨的制约,风来顺风行走,雨来,自然会乱弹琵琶……”

  “是村边小河里浑圆沉默的石头,岁月冲刷着它们,从下游追溯到上游……”

  9月24日下午,由本土诗人自发组织的首届省会“太行诗会”在石家庄图书大厦举行,三十余位诗人、诗歌评论家、媒体人集聚于此,读诗、品诗,交流当下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探讨新时代环境下诗歌的现状与未来。

  诗,无处不在

  随着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大都心情浮躁、步履匆忙,真正沉下心来,用诗化的语言去思考、创作似乎成为一种奢望,许多人由此感觉,诗歌已远离大众生活。对此,“太行诗会”的组织者之一、青年诗人李寒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歌跟大众其实并非远离了而是更加靠近了。“虽然‘纯诗人’这个词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外星人’的感觉,但是‘诗意’已经日渐渗透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现在许多广告语、流行语,都是脱胎于诗的语言。当下的诗也许不再是文学形式上的刻意表达,而是融入我们的言谈举止中,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温馨的小段子里。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诗,无处不在。”

  此次诗会设立的“太行诗歌奖”颁给了省会女诗人幽燕,她的作品《上班族》《高级灰》《写字楼》《补牙记》和《脸盲症》等得到了圈内外朋友的普遍认可。“我希望在诗作中能自觉探寻一个后现代城市人的文化身份、知识本源,用诗句使城市中疲惫的灵魂和令人感伤的现实得到温柔的安慰。我更注重诗歌内在的体温、血液、爱与疼痛,让读者在体会到诗意的同时感同身受,得到精神的慰藉。体会生命的深度和批判的力量,是我当下的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谈到诗歌创作的现状,她认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已经从风花雪月变得更为关注现实。“我们的生活现在更丰富了,诗歌题材的范围也就更加宽泛,挖掘人性当中更深层的东西,知道自己想写什么,是当下很多诗人的状态和想法。诗歌就是一种生活极致的语言表达。”

  让诗歌的未来更多元化

  新诗发展到现在已近百年,如今处在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也正好赶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好时期,诗歌作为文学艺术在全方位地抒写这个时代,诗人们整体的生存和创作状态也是比较稳定的,这是进行创作的一个基本保障。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大解说:“相对于旧体诗的广泛流传,新诗在接受和流行程度上比较小众,很多成年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在用旧体诗。两三岁的孩子都可以背诵古诗,但是新诗很少有人能够背出来,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在人们思维中形成了巨大惯性,二是旧体诗比较短,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押韵,适合于传播、学习,这点是新诗与旧体诗在功能上的差别。我并不觉得先锋诗歌一定要达到大众普及的程度,但是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和了解现代诗歌,对诗歌的发展大有益处。在这个自媒体和网络盛行的时代,尝试用各种新鲜的方式创作和表达,并将其传播出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在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郁葱看来,对于诗歌的现状没必要过于焦虑和失落。“其实诗歌的普及程度比小说要高,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的人比创作小说的人要多得多。事实上,在当下,每个人都是诗歌的阅读者和写作者。我们对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几乎每一个人都写过诗,当然他们写诗可能不是为了发表,而是即兴地表达某种情绪或者某一瞬间的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个人都是诗歌的参与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诗歌,小说比诗歌晚了很多年,诗歌的阅读者和创作者更多。”他表示,一个最初的文学爱好者,他可能就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然后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在许多有文化底蕴的国家,诗歌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性应该是优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诗歌近年来日趋边缘化,多是创作者自身的问题,因其所表达的情感越来越个人化,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远,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谈到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郁葱认为“先锋、经典、多元”应该是诗歌的核心,以诗意的语言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以多元化的手法创作更多经典作品,诗歌的前景才能更加广阔。

来源: 河北日报

关键词:太行诗会,诗歌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