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经济快讯

葡萄价格一降再降 进口红酒强势冲击 河北葡萄酒产业如何突围

长城网 作者:董立龙 2016-09-22 09:47:0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进口红酒冲击之下,葡萄价格持续下降,连下几场的冰雹更是雪上加霜。图为一位怀来果农和他被冰雹砸过的葡萄。本报记者董立龙摄

  阅读提示

  葡萄价格一降再降,连降3场冰雹更是雪上加霜,个别果农开始砍葡萄……在“中国葡萄之乡”怀来县,葡萄和葡萄酒产业遭遇了困境。

  导致这一状况的背后因素有很多,其中,进口红酒的强势冲击,也让酒企和果农间的紧密联系变得越发脆弱。

  不仅仅是怀来,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举足轻重的整个河北,都面临着这一挑战。

  “果农听酒厂的,酒厂听市场的。”相关政府部门尽管无法干预市场价格,但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1

  葡萄价格遭受“腰斩”

  9月13日上午,怀来县黄营村果农李桂海卖出了今年的第一批酿酒葡萄,每公斤2.2元。尽管还没到大量收购的季节,价格也不理想,他还是卖了一批,他担心葡萄价格会继续下降。

  当地的葡萄收购价,自2013年以来一路下滑,之前每公斤可达7.5元,2014年每公斤下降为3.2元,2015年一开价只有2.6元,到后来甚至降到了几毛钱。

  当地很多果农一算账,这样的价钱几乎抵不过成本了。以李桂海家种植的3亩酿红酒用的赤霞珠为例,需要追两回肥,每回800元左右;浇五次水,每次100元;打10次药,需要1800元……不算人工费用,平均每亩地水、肥、药等支出就已经1300元了。

  素有“中国葡萄之乡”美誉的怀来县,葡萄和葡萄酒产业陷入了困境,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驾驭市场能力较弱的果农。

  李桂海还算幸运,上午卖出第一批葡萄,下午天空就下起了冰雹。这是怀来县桑园镇一带今年遭遇的第三次雹灾了。雹子过后,田地里,被砸落的葡萄把地面都染成了紫色。没掉下的果穗,也伤痕累累。

  卖不上价钱,老天又频降灾害,一些果农开始砍掉葡萄,改种投入劳动力较少的玉米,然后打算外出打工。

  砍掉葡萄藤,是一个葡萄酒产区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却已出现。一些村外的土地上,铁丝架还没来得及撤下,葡萄藤却已经没了踪影,有的地块改种了玉米、葵花,有的地块在撂荒。

  一位上了年纪的果农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为了扶持葡萄种植,曾经免费发放葡萄苗、架材,老百姓也把葡萄种上了每一块土地,如今,这些长了20多年正值盛果期的葡萄,正在成片地消失。

  “再这么弄上一二年,本地的葡萄产业链就要断了。”桑园镇收购葡萄的农村经纪人潘志明说,自己能收上来的葡萄也在逐年减少,去年少了有1/5,今年少了1/3,明年可能还会少更多。

  实际上,类似的现象不独出现在怀来,在涿鹿、昌黎等我省酿酒葡萄主产区,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遭受冲击和影响的除了处于产业链条最上游的果农,还包括对葡萄进行初加工的原酒企业,以及大型酒厂。

  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走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道路,以长城、张裕等为代表的大型酒企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产量巨大。这些企业都建有自己经营的葡萄园,还带动了相关区域的大面积种植。

  在怀来,目前有七成的葡萄生产主要供应这些大型酒企和一些原酒企业,而多数原酒企业也同大型酒企签有销售合同。

  然而,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葡萄不好卖,葡萄酒同样不好卖。数据显示,国内一家大型葡萄酒企业2013年销量及收入,较上年分别下降48%和52.5%。而今年上半年,该企业销量再度出现减少,减幅达11%。

  2

  传统生产方式受冲击

  9月16日,怀来桑园葡萄酿酒公司开始收购酿造干白用的白玉霓葡萄。周边十里八村的果农纷纷赶了过来,满载着葡萄的农用三轮车在厂区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每公斤1.2元,收购日期只有两天——价格不高,收购时限也很短,但排队的果农却说这家企业“好”。

  原来,去年果农的葡萄都脱落了,但签有协议的大型酒厂却迟迟不履行收购协议。最后还是这家企业救急,敞开收购了果农们的葡萄,让他们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其实,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每年亏损四五百万元。”该公司总经理于海洋介绍,公司是一家原酒酿造企业,同样遭遇了销售合同不能顺利履行的情况,而今最多可容1万吨的储存罐内,现有库存8500吨。

  探讨产业出现困境的原因,于海洋认为,重要因素之一来自于进口红酒的冲击。“同进口红酒的竞争,我们没有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于海洋的话说出了业界很多人士的心声。据了解,在欧美国家,葡萄酒产业是被列入农业领域的,而在我国,则被列为工业产业,这一产业分类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国外的红酒,即便缴税也只有3%左右。而且,很多国家对红酒出口还有补贴,而国内则要征收消费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总额达到了30%左右。

  以桑园公司为例,2015年5月1日起,原来先征后退的消费税不再返还,该公司半年内就缴纳了130万元的税金。这个数字占到了企业亏损额的1/3。

  近两年来,我国又先后对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等国的葡萄酒实行零关税,这导致国内市场上进口红酒原酒的价格,远低于国产原酒。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29979.2万升,同比增长21.9%,创造了近五年同期增速的新高。

  “国外的酒,两三千元一吨,国内的酒,每吨四五千元,对比之下,进口酒可以节省一半成本,诱惑力太大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成本诱惑之下,一些大型酒企开始变自酿为灌装,来实现“销量下降、利润不减”的经营目标。

  但恰是这样的举措,被业界认为正在冲击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基础。我国葡萄酒产业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其模式就是一个龙头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带动众多果农。而今,大型酒企的拒收和压价,带来的结果便是果农砍树。

  也有专家指出,进口红酒质量也有差异,两三千元一吨的原酒,质量等级肯定不会太高,甚至有些就是国外没有市场的“垃圾酒”。

  于海洋把酒企和果农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他说:“如果你不鼓励老百姓,他肯定会砍掉葡萄,带来的结果,就是酒厂将来就没有葡萄可收。”

  3

  “葡萄酒+”开启产业新模式

  面对葡萄酒产业遭遇的困境,我省主要葡萄酒产区的政府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在纷纷探索破解办法。

  “果农听酒厂的,酒厂听市场的。”怀来县葡萄酒局产业推广中心主任崔钰表示,政府部门没办法直接干预葡萄以及葡萄酒的市场价格,但已经在积极推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在省内各地的探索中,探索“葡萄酒+”成为产业发展新模式之一。有关专家介绍,类似“互联网+”,“葡萄酒+”涵盖范围可以很广,既包括对接资本、技术,也包括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发展。

  崔钰介绍,怀来葡萄酒产业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发展旅游酒庄,打造酒庄集聚区,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之所以做“葡萄酒+旅游”的探索,当地分析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是当地葡萄酒产业可以抢抓的重要机遇,当地大量崛起的葡萄酒园,可以借机改变大型酒企追求产量的发展模式,利用当地优美自然风光、葡萄种植、酿造等工农业资源,面向京津等地大力拓展休闲、度假市场。

  从一片荒地上起步的瑞云酒庄,被视为当地一个范例。它的酒不铺门店,不进超市,只供给会员——盯准来自北京、天津的一些中高端消费者发展会员。

  该酒庄工作人员介绍,酒庄通过近十年发展,已经被打造成一个景区,除了接待游客,还有很多艺术家前来举办展览。

  而在景区打造方面,怀来已经有16家酒庄具备了旅游接待资质。其中,武永峰的艾伦酒庄,已经成为2A级景区,许多到访过的游客纷纷把游记发到网上。

  在此前的采访中,武永峰介绍,这片3000亩的园区将建成20个小酒庄,形成了一个酒庄集群,并把整个园区打造为一个旅游景区,还要利用其1/6的土地建设一个葡萄酒小镇,几项产业之间相互支撑,从而形成一个葡萄酒产业的示范区。

  “葡萄酒+”探索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销售的变革。

  借助资本的力量,怀来盛唐庄园则和迦南酒庄、中法庄园“捆绑”到了一起。其园艺一部经理张慧军告诉记者,这里的机械化种植率已达70%,园区的葡萄专供迦南酒庄,标准化的种植,保障了后者酿造葡萄酒的质量。

  遭受市场冲击的我省葡萄种植户们也纷纷抱团取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应对困境。他们大量流转土地,推进机械化种植,努力降低种植成本。

  在葡萄主产区,一些年轻人开始“触网”,利用网络平台创新销售模式,用新模式刺激消费者购买国产葡萄酒。

  思考也在继续。有业内人士建议,在省级或者全国层面建立产业合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应对共同的行业危机。

  “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葡萄酒产区联盟,进口葡萄酒的‘狼’来了,就需要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冲击。”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如果形成联盟,各个产区就会增大话语权,形成合力。

  相关

  农业亟需供给创新

  遭受进口冲击的,不仅仅是葡萄。

  公开报道显示,从作为主粮的小麦、玉米,到轻工业的原料棉花、白糖,乃至猪、牛、羊肉和牛奶等,全面遭遇进口农产品的挑战。

  以2012年为例,当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然而,这一年,中国却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创下了粮食进口新高。

  很多人士惊讶于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在2015年走访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研发现,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收获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仓库里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到市场上的是进口的粮食。

  大量进口国外农产品,带给相关产业的冲击自不待言。在广西等地,因为白糖的大量进口,导致蔗农的生产陷入困境。在山东,进口牛肉的冲击,也让一些养殖户感觉前途惨淡。

  中国农业正在遭受进口农产品的系列冲击。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曾在今年4月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外的粮食价差巨大是导致进口猛增的重要原因。据他分析,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而由于国产粮食的生产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储托市,使得国内粮价已经成为全球粮价高地。

  任正晓当时介绍,国产小麦的价格要比进口同品质小麦每吨高823元,大米每吨价差是790元,玉米为每吨428元。

  业内人士分析,进口农产品冲击的背后,暴露出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方式粗放。但面对进口农产品的强力冲击,中国农业该如何应对,正引发多方思考。

  专家认为,应该扩展“粮食安全”的外延,重新审视并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比如,需要认真听取农业生产一线的呼声,适当调整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的定位和税收政策,确保这些龙头企业能够稳定地引领农民致富,并且有资金空间能够提升产业水平,推动种养殖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新常态之下,国内的农业应该尽快进行供给侧改革,在深化改革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文/本报记者董立龙

来源: 河北日报

关键词:河北,葡萄酒产业,进口红酒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