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为创新注入活力 网语是否该进词典尚需时间检验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7-24 10:22: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近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进行了盘点。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各种新词、流行语不断产生。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62.1%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

  网语是否该进词典还需“长”思量

  网友意见仅是参考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网络新词汇亦在情理之中。不过,词典作为一种严肃的工具书,保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是一项基本原则。因此,一个网络词汇是否应当收录进词典之中,应遵循最基本准入原则,而不能洞门大开、无所限制。那么,该如何界定一个网络词汇是否“有意义和创意”?很显然,不能仅凭网络民意决断,而应该有科学的论证,并遵循严格的程序。

  不可否认,一些网络词汇确实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其新颖性、有趣性和新鲜感也加快了其流行速度。不过,速生的东西也往往是速朽的,再加上网络的猎奇特性,很多“创意十足”的网络新词往往没有多少文化内涵,自然也就没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词汇必然会不断地出现,并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与注脚。收集和归纳这些有意义的新词,也能让汉语得到丰富与发展。不过,作为严肃的文化传承与弘扬,在收录词语时保持严谨的态度,在情理之中。

  尚需时间检验

  网络热词蓬勃发展,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但也需要看到,词典作为语言学习和传承的最基础工具书和最权威标准,在其编纂和收录词汇时,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一个词汇的普及程度、词义的固定程度、大众的接受程度等等,都要考虑在内。

  如果考虑这个标准,相当一部分网络用语都难以达到要求。而一个人的认识往往会受自己视野和圈子的影响,也很容易误判网络词汇的普及程度。

  词典应该体现出严肃性和教育作用,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价值判断。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常态。不少虽然使用尚算广泛,但措辞略显低俗的词汇,也不太适合入选词典。

  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流行语的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其中很多词汇的生命力都比较短暂。词典内容则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要想通过进入词典,获得一个“名分”,网络词汇也需要在社会和时间中沉淀。

  别把网络词汇“一棒子打死”

  对于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词汇,一方面,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它产生的本源在于宽松、虚拟的网络环境,在于人们开放、灵活的思维,我们应该为其提供好的土壤,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网络世界继续;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对一些低俗、粗鄙、没有实质意义的网络流行语要及时剔除。“宽严相济”才能去粗存精,让健康的网络词汇成为汉语言发展的“生力军”。

  同时,要站在“语言的本源”的角度来看待网络词汇。语言的第一功能是“用来交流”,对于一些昙花一现的网络词汇,要“无为而治”,比如,“大哥大”“9494(就是就是)”“来我空间踩踩”,等等,这些“曾经的”网络流行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基本销声匿迹;对于低俗的网络词汇(此处省略一百字),对语言的发展毫无裨益,徒增负担,甚至将汉语言带到歧路,要大刀阔斧地砍掉;对于全民通用、意蕴深刻、生命力强的网络词汇,经过历史和时间的积淀,可以适时收进词典,比如“山寨”“草根”“粉丝”等词汇,就入选了2012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只有“因词制宜”,才能激浊扬清,不断沉淀语言的精华。

  经典与流行齐飞,语言共长天一色。当强大的网民把“家有千金,行止由心”翻译成“有钱,任性”;把“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翻译成“重要的事说三遍”;把“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翻译成“主要看气质”等等,我们在感悟古代汉语的经典与美的同时,也感受着网络语言的灵动与活泼。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经历一场文化大变革。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词汇,宽严相济,因词制宜,那么有理由相信,现在的一批网络词汇,也能够成为未来的经典。

  词典编纂既要科学严谨又要与时俱进

  须摒弃“圣典”心态

  词典拒绝网络词汇,也不能在公众的日常表达中将其屏蔽。由于网络语言形象、鲜活、接地气,符合网络时代的传播特征,即使没有进入词典,也不会妨碍它在传播领域大行其道。相反,武断的将“给力”等现代汉语特征的词汇,一律拒之门外,只能让语言表达更加混乱不堪。

  汉语言最大的魅力就是兼容并蓄,不断以开放的姿态包容和吸收流行语、外来词,丰富繁荣自身词库。比如,将GDP等一系列外语词汇,纳入到汉语体系之中。这些词汇进入我们的表达体系之后,非但没有劫持汉语,反而让表达更丰富、更言简意赅。网络词汇是汉语的网络化表达,我们又何必一味将之拒之门外呢?

  对待网络语言,词典须摒弃“圣典心态”。事实上,词典只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维护汉语纯洁性的圣典。作为一本工具书,汉语词典当然要与时俱进,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否则,公众用着不顺手,对这个工具不满意,谁还会再用呢?

  不妨张开与时俱进的怀抱

  网络词语也是语言文字的集合体,只不过它是年轻人遵循互联网时代特征、表达青年个性、实现自我表达的一种新兴表述。这其实也是语言文字在社交媒体应用上的一种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自我突破,让古老的汉语言文字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传承和继承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文字。中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是处在不断传承发展中的,让最新的网络语言收录进入词典不正是词典工具价值的体现吗?

  语言文字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也是社会的一个简单的缩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抒发的是一种在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下的渴望自由天空、渴望自由世界的呐喊。这对于整日在城市里缺乏温暖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内心的独白?“APEC蓝”“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吓死宝宝了”……这些词不是时代的特征吗?如果我们的词典一直不能为社会服务,我们今天也不需要新的词典了,直接翻翻《尔雅》《康熙大字典》不就可以了吗?要知道,一部不能反映时代特征、裹足不前的词典可是对社会没有一点价值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想要了解这个时代,找这个时代的字典去看看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今天的字典不妨心态放宽广一点,不妨张开自己的怀抱拥抱一下网络热词,这可不是“任性”哟。

  (据新华每日电讯、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红网等综合)

来源: 长城网

关键词:网络词汇,词典,互联网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