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海龟”去精英化是一剂警醒剂 跟风留学不可取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7-24 00:24: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海归,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的出现,海归的素质出现分化,其待遇与预期也与此前形成明显落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我国出国留学回流率已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海归已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海归“去光环化”将成必然趋势。

  留学生回流,我们当以平和之心接纳

  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出国留学回流率一路攀升,几乎可谓是大势所趋。之于这一现象,或许更多还是应该理解为“中性事件”,其利弊得失绝非只言片语所能说清。从某种意义上说,留学生大规模回国发展,自然是对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的有益补充;可是要知道,这同样意味着,就业机会竞争的必然加剧,以及可能存在的教育过剩与学历贬值等问题……海归回来之后会怎样?这才是公众的核心关切。

  其实应该看到,留学生近些年加速回流,有着相当一部分“被动而为”的成分。比如说,工作签证和移民门槛的提高,使得留学生很难在相关国家立足。而除此以外,另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在于,随着留学生群体的整体扩张,其“平均素质”早已极大稀释。除了极少数“顶端精英”成色依旧,多数留学生或已泯然众人矣。在此语境下,留学生大量回国就业,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没必要冷嘲热讽

  当不少国家将留学教育当成生意来看待,当“留学”已经分解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留学生”的内涵和外延,注定要发生巨大改变。针对留学生的回流,整个社会当抱持一颗平常心才是。一方面,要破除那种下意识、非理性的“身份崇拜”。特别是公共职能部门,不能一见是“留学生”创业,就不加甄别地给政策、送福利;另一方面,则要以开放的心态,确保海归们加入公平的职场竞争,而非心怀偏见地冷嘲热讽。

  出国学习,回国就业,这一切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个体选择。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回流,我们有许多问题有待厘清。比如说,海归们的拥入,是否非必要地推高了国内的就业门槛?而国内的产业经济,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合理接纳留学生,从而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海归去哪儿”折射教育改革沉重命题

  正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均,促使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尽管近年来海归人员的就业回报不如从前,社会舆论也不乏理性的分析和提示,但留洋潮依然逆势而上。有统计显示,77%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留学投资很值得。就业只是选择留学的一个方面,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享用,才是家长和学生们热衷于留学的主要原因。若是不能正视留学热的本质,并对国内教育改革有更多的着墨,那么以就业好坏论“海归”成败,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尽管海归人员越来越多,留学生的性价比也日益失去优势,但并不影响留学的热情,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扩招后形成了“水涨船高”的普涨效应,相比较而言,选择留学依然具有相对优势,尤其是在起跑线上不至于掉队。二是市场的理性化,使得对教育的需求与选择,其实也更加成熟。从单纯的“成功就业”和“身份标签”到“英语能力提高”、“思维方式的改变”、“就读院校有实力”、“专业知识的提升”等的综合认识,我们看到公众的投资取向和教育思维已更加理性而明智。

  更应看到,留学热既是对国外教育的认同,也可以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据报道,我国将淡化“985”“211”工程,将高校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因而,未来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还得以世界一流作为目标和追求,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去行政化、经费独立、教授治校、学术自治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成效。同时一切都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术水平的提升为核心,以此健全导向机制,明确服务中心,实现教育改革的质的提升。

  多少年后,当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并无多大差异,且国内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集散中心,“海归去哪儿”将不再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一个沉重命题。

  由海归群体“去光环化”反思留学的必要性

  倒逼“留学理性”

  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要慎重。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是否适合留学,其次要尊重孩子,是否愿意留学;再次,要有规划,怎样留学。出国之前,要做好时间规划、目的地规划、院校规划、学习规划、生活规划乃至就业规划等等;最后还要了解留学所在地法律、规则、文化、教育制度、行为思维模式等等。

  何时送孩子出国?自家的孩子是否适合出国?为何送孩子出国?这均需要家长理智衡量孩子的各方面条件。出国留学不能盲目,这话家长未必听得进去,但海归的“去光环化”却是一剂“警醒剂”,倒逼家长理性送孩子出国留学。

  不可盲目跟风

  是否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个人的自由选择。有出国“混日子”的,也有在国外发奋努力的。我有一个朋友在耶鲁大学读书,回国后做互联网创业相当成功,他就常跟我说,“别的留学生不努力不意味着你和他们一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当海归从“黄金时代”进入“镀金时代”,最需要的是对生活保持清醒。

  我身边也不乏盲目留学的同学、更加疯狂的家长。花些钱让孩子去“镀金”,甚至奔着国外“绿卡”而去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盲目跟风必然风险巨大。我有同学花了上百万元念了国外的商科硕士,回国后和国内普通财经院校毕业生一起进了银行做柜员,他对自己当时不理智地出国颇为后悔。在“海龟”去精英化的趋势面前,选择留学和归国后更应多一分平常心,企图花钱买“捷径”和盲目跟风留学,最后耽误的还是自己。

  (据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西安日报、燕赵晚报等综合)

关键词:留学生,回流,海归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