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协同发展 互利共赢开新局
——“治国理政·河北实践”系列综述之二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赵 建 2016-05-17 08:16: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京津冀三地共打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

  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太行山绿化等一系列工程逐渐实施;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工厂等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落子”河北……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期待和殷殷嘱托,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协调发展新理念,河北与京津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目标共同推进,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实现良好开局。

  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京津冀交通网由“单中心放射状”向着“四纵四横一环”格局转变

  工作在天津,家在石家庄行唐,以前每次回家都让常帅感到苦恼:从天津坐长途客车往往要颠簸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行唐,因为车次少,有时甚至早早到车站排队还登不上客车。随着去年年底津保铁路开通运营,常帅的“人在囧途”不再上演。高铁往返于津石两地,最快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顺利到达。

  如今的常帅,已把在津石之间的“钟摆式”生活当做一种享受,在飞奔的高铁列车里,阅读新闻、细品茶香。人在旅途,舒适而从容,得益于京津冀大力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共架互联互通桥梁。

  过去,翻开京津冀交通图可以看到,河北存在交通瓶颈——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三地间路网以北京为中心,形成“条条大路过北京”格局,首都因此承担大量过境运输压力。互联互通程度低,也将影响《规划纲要》提出的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恰逢其时,点燃了三地前所未有的联动热情。我省积极与京津对接,成立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截至目前,共打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在中央和有关部委统筹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京津冀交通网由“单中心放射状”向“四纵四横一环”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和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有效连通环绕北京的承德、廊坊、固安、涿州、张家口、丰宁等地,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一张图”,拧成“一股绳”,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了1+1+1>3的蝶变,陆海空全方位取得突破。

  这是一个交通逐步便捷的京津冀。第11条连接北京、全长680公里的太行山高速公路去年开建,张承高速去年通车。我省加快张家口涉奥区域延崇公路、京北公路前期工作。延崇公路特长隧道力争年底前开工。

  这是一个“轨道上的京津冀”。5月15日,近10年来最大一次铁路调图正式实施,北京铁路局开行围绕北京、天津、石家庄,贯通邯郸、保定、唐山、承德等设区市的环线快速列车4对。今后,三地将有27条城际铁路连通,总规模达到3796公里。

  这是一个乘“机”起飞的京津冀。去年5月20日,河北机场集团正式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委托管理,已完成对接77项,基本完成对接工作。在港口方面,去年年底,我省港口总通过能力突破1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环保联防联控有新进展

  ——京津冀协同治污,去年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同比明显下降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推动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进入“快车道”。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以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为目标,张家口市力争2022年前崇礼区用能基本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在示范区内推广。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我省强化生态优先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

  然而,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这样的事实,注定了环境治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三省市协同治污、联防联治,势在必行。

  一系列专项规划密集推出并迅速实施:《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京津冀多次联合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实施应急减排措施。今年,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试行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加强水污染防治,三地共同开展隐患排查。在重大活动中联合治霾,“APEC蓝”一度成为热词。

  三地携手,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强力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太行山绿化等一系列工程渐次实施。张家口创新推广租地造林、流转造林、社会造林等21种造林模式,确保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承德在沿冀蒙边界建设长298公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计划今年造林绿化77万亩,京北“绿肺”将会更绿。

  一个个优良天,记录着京津冀环保联防联控的努力。2015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同比明显下降。

  产业协作迈向深度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做到“三个精准”,去年引进京津项目4124个、资金3459亿元

  风起京津冀,潮涌渤海湾。

  近日,记者来到沧州市经济开发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工厂多栋厂房已经建起,预计2016年底建成,年销售收入360亿元。这是北京现代成立以来首次在京外建厂,将实现“双城”生产。

  在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试验区建设掀起热潮。总投资70亿元的华润二期、总投资435亿元的首钢京唐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2015年,曹妃甸与北京合作签约项目79个,总投资2582亿元。

  无论是沧州北方车城启动新“引擎”,还是曹妃甸与北京的大手笔合作,无不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省各地抢抓机遇,京津冀产业协作正迈向深度融合。

  京津冀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个“老大难”问题,其中河北是“短板”。破解这一矛盾,我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定位,把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布局,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抢抓新机遇。京冀“共建共享共管”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北京市药监局延伸监管。北京30家药企组团入驻渤海新区,总投资近百亿元。京冀新农合互通试水燕达医院,北京市民在河北看病,可享北京医保。

  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三个精准”让协同发展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精准定位,“新发地”一个老市场,两地开新花。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定位为打造北京农批市场转移的统一承接平台,于去年10月开门纳客,已签约商户8600多户,其中80%以上来自北京锦绣大地蔬菜干果市场、北京新发地等北京八大农批市场。

  精准承接,坝上飘来“智慧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耗电多,被提上了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日程。张北风电光伏年发电量达50亿千瓦时,适合承接该产业。张北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吸引了阿里北方云、中国教育云数据基地等项目入驻。

  精准打造平台,中关村接连在河北“落子”布局。北京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石家庄市新华区携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共建北京金种子创业谷石家庄众创空间。

  产业协同,成效显著。2015年,我省引进京津项目4124个、资金3459亿元。今年一季度,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资金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44%和48.4%。

关键词: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京津冀,生态过渡带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