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郭镇忠在林地里劳作。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北会村,63岁的郭镇忠被当地群众称为“太行愚公”,他年轻时曾从事林业工作,退居二线后承包5000余亩荒山进行综合治理,植树42万余株,使曾经满布碎石的荒山穿上了“绿衣”。荒山治理、规划先行,7年来,郭镇忠用双脚丈量了5000余亩荒山的每一寸土地。 这片山场属于太行山东麓低山干旱区,没路、缺水是横在郭镇忠面前的两道难题。郭镇忠带领着他的队伍开山修路、挖坑建塘,目前已修路21公里,建蓄水池和塘坝9个。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率,郭镇忠依靠从事林业工作时的经验,制定了育苗、栽植、修建、防火等一系列环节的科学管理流程。这些措施使得郭镇忠的山场树苗存活率达到95%以上。 “天明出征,日落收工,一身臭汗,浑身轻松。”郭镇忠这样总结他日复一日的治山工作。郭镇忠的家在城市,他却在半山腰的土房子里一住就是一个月。郭镇忠有一个愿望,就是用他的“绿色晚年”,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山场综合开发治理,把他的“滴水必拦蓄、寸草必保护、寸石必利用、寸地必绿化、寸山变寸金”的治山模式推广出去。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3月10日,郭镇忠(右)带领造林队员在铲除林地里的杂草。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北会村,63岁的郭镇忠被当地群众称为“太行愚公”,他年轻时曾从事林业工作,退居二线后承包5000余亩荒山进行综合治理,植树42万余株,使曾经满布碎石的荒山穿上了“绿衣”。荒山治理、规划先行,7年来,郭镇忠用双脚丈量了5000余亩荒山的每一寸土地。 这片山场属于太行山东麓低山干旱区,没路、缺水是横在郭镇忠面前的两道难题。郭镇忠带领着他的队伍开山修路、挖坑建塘,目前已修路21公里,建蓄水池和塘坝9个。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率,郭镇忠依靠从事林业工作时的经验,制定了育苗、栽植、修建、防火等一系列环节的科学管理流程。这些措施使得郭镇忠的山场树苗存活率达到95%以上。 “天明出征,日落收工,一身臭汗,浑身轻松。”郭镇忠这样总结他日复一日的治山工作。郭镇忠的家在城市,他却在半山腰的土房子里一住就是一个月。郭镇忠有一个愿望,就是用他的“绿色晚年”,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山场综合开发治理,把他的“滴水必拦蓄、寸草必保护、寸石必利用、寸地必绿化、寸山变寸金”的治山模式推广出去。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3月10日,郭镇忠(右)带领植树队员上山植树。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北会村,63岁的郭镇忠被当地群众称为“太行愚公”,他年轻时曾从事林业工作,退居二线后承包5000余亩荒山进行综合治理,植树42万余株,使曾经满布碎石的荒山穿上了“绿衣”。荒山治理、规划先行,7年来,郭镇忠用双脚丈量了5000余亩荒山的每一寸土地。 这片山场属于太行山东麓低山干旱区,没路、缺水是横在郭镇忠面前的两道难题。郭镇忠带领着他的队伍开山修路、挖坑建塘,目前已修路21公里,建蓄水池和塘坝9个。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率,郭镇忠依靠从事林业工作时的经验,制定了育苗、栽植、修建、防火等一系列环节的科学管理流程。这些措施使得郭镇忠的山场树苗存活率达到95%以上。 “天明出征,日落收工,一身臭汗,浑身轻松。”郭镇忠这样总结他日复一日的治山工作。郭镇忠的家在城市,他却在半山腰的土房子里一住就是一个月。郭镇忠有一个愿望,就是用他的“绿色晚年”,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山场综合开发治理,把他的“滴水必拦蓄、寸草必保护、寸石必利用、寸地必绿化、寸山变寸金”的治山模式推广出去。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3月10日,郭镇忠展示林药间种林地里的药材。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北会村,63岁的郭镇忠被当地群众称为“太行愚公”,他年轻时曾从事林业工作,退居二线后承包5000余亩荒山进行综合治理,植树42万余株,使曾经满布碎石的荒山穿上了“绿衣”。荒山治理、规划先行,7年来,郭镇忠用双脚丈量了5000余亩荒山的每一寸土地。 这片山场属于太行山东麓低山干旱区,没路、缺水是横在郭镇忠面前的两道难题。郭镇忠带领着他的队伍开山修路、挖坑建塘,目前已修路21公里,建蓄水池和塘坝9个。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率,郭镇忠依靠从事林业工作时的经验,制定了育苗、栽植、修建、防火等一系列环节的科学管理流程。这些措施使得郭镇忠的山场树苗存活率达到95%以上。 “天明出征,日落收工,一身臭汗,浑身轻松。”郭镇忠这样总结他日复一日的治山工作。郭镇忠的家在城市,他却在半山腰的土房子里一住就是一个月。郭镇忠有一个愿望,就是用他的“绿色晚年”,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山场综合开发治理,把他的“滴水必拦蓄、寸草必保护、寸石必利用、寸地必绿化、寸山变寸金”的治山模式推广出去。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