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队部分队员聚在一起练歌。
近一年来,行唐县两岭口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时常能听到嘹亮的歌唱声。歌声有时从山上、田地里传来,有时从农户家的房间里传来,有时一个人唱有时一帮人唱,唱得都是歌颂家乡、祖国、亲情的歌,充满正能量。原来,这儿有一个“九口子乡民间歌唱队”,由30余位村民自发组成,绝大多数是农村汉子,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众多村民也引吭高歌。因为练歌唱歌,打麻将的少了,烟、酒也都戒了,大家高兴地唱着,唱出了农村的新风尚。
现场
歌声响起来农村汉子很有艺术范
昨日11时许,在行唐县九口子乡两岭口村村民李立海家中,聚集着十几位五六十岁的村民,他们来自于附近的十里八乡,都是“九口子乡民间歌唱队”的成员。
这些人站立在客厅内,其中有两人拿着话筒,跃跃欲试。地上的音响打开,音乐声响起,开唱。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没想到,他们嗓子一亮,便有如此不俗的唱功。只见领唱的两人还跟着音乐的节奏打着节拍,真是文艺范十足。
清脆而洪亮的歌声,从房间里溜了出去,传到街头旮旯,有村民驻足静听,有村民则高兴地跑进李立海家中,一睹为快:“太好啦,又唱上喽!”
一曲唱完没尽兴,53岁的曹永军要单唱一首《山歌唱出好兆头》,而另外一位村民则要唱一首《欢聚一堂》,但音响只有一个啊,两个人争了起来,像打架一样,逗得大家哈哈笑。51岁的李立海说,唱歌时,每个人都是“老顽童”,都想霸占音响多唱几首。
大家说,他们经常聚到一起,有时候争着唱歌,有时候交流、互相指正,有时候一起学习新歌,“只要大家到一起,就活跃起来啦,我们都是因为歌唱而结识,又因为歌唱而成为好朋友。”
李立海说,“九口子乡民间歌唱队”是自发组织起来的,现在共有30多人,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60多岁,其中五分之四是男的,剩下的是女的,“岁数大的占了绝大多数!”
讲述
“露天KTV”表演吸引大量村民欣赏
“老李,俺们村刚买了一套二手音响,有兴趣来喊两嗓子不?”2015年农历正月初四一早,有人从距离两岭口村十几里之外的要角村,给李立海打来了电话。村干部告诉李立海,村委会花两千元钱买了套旧音响,希望找人去给村民们唱几首歌,以此丰富大家的生活。
虽然一直在村里做小生意,但因为父亲曾在县剧团工作过,李立海耳濡目染,业余时间特别喜欢唱歌。李立海当即答应了邀请。很快,李立海和同时被邀请的村民李过山、李文革、高家岭村村民张连成及东玉女村的曹永军等人一同来到了要角村的一片空地上。虽然没有正式的舞台,但因为有那套二手音响,几个人开始演唱。
《为了谁》、《父亲母亲》、《小白杨》……李立海等人这一张口,可就没法停下来了。从当天早上9点开始,要角村邀请来的十几位喜爱唱歌的村民,个个成了“麦霸”,而这场“露天KTV”表演,迅速吸引了村里的大量村民前来欣赏。到了中午,李立海等人被留下吃了午饭,随后又继续唱歌。直到夜幕降临,众多村民才依依不舍地各自返回家中。唱了一整天歌的李立海等人,虽然嗓子都有点哑了,但心里那个激动啊。在这个普通的小山村里,李立海等人俨然成了明星。
组队唱起来越唱越带劲儿
晚上回到家里,李立海依然很兴奋,“没想到给村民们唱歌的感觉会这么好,我何不把喜欢唱歌的村民都组织起来,一起儿给大家演唱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李立海把张连成、李文革、李过山及曹永军等人叫到了自己家,说出了组建民间歌唱队的想法。
所有人都赞同。从第二天开始,附近十几个村里喜欢唱歌的村民陆续被召集到一起。也就是从2015年的春节开始,以李立海为队长的“九口子乡民间歌唱队”(以下简称歌唱队)有了雏形。
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村里工厂的工人、赋闲在家的村民,歌唱队的人员因喜欢唱歌而走到了一起。因为没有固定的办公及训练场所,平常的日子里,大家都各自在家中练习。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在村外的山坡上,时常出现抱着录音机跟随伴奏唱歌的队员。每隔一段时间,李立海等人就会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演唱的歌曲相互交流探讨,大家乐在其中。
2015年农历三月十四、十五、十六,是两岭口村一年一度的庙会。经过近三个月的排练,已经有了充分准备的歌唱队,借来音响、地毯等设备,并印制了条幅,在村里的庙会现场搭起了简易的舞台,正式开唱了。
队员们轮番上台歌唱,把村民们都吸引了过来。整整三天的时间,村民们天天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演出,却让所有队员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为县里的广场舞大赛助演、参加县里组织的歌唱大赛,到别的村子里给村民唱歌,随后的日子里,李立海带领队员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演出及比赛,不但唱出了名气,还斩获了多个奖项。老歌、红歌、民歌,队员们越唱越带劲儿。
未来
歌唱队要走规范路
希望得到帮助
53岁的曹永军是歌唱队的核心骨干,也是艺术指导。曾在小学教音乐多年的他,对于每个队员的音乐素质都十分熟悉。
“除了几个人识谱外,大多数队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学习。”曹永军说,两岭口村和邻村范家庄村文化底蕴都特别深厚。在曹永军小时候,村子里的大喇叭就经常播放丝弦等,很多村民会拉二胡、板胡,会唱戏的人更不在少数。如今,村民们在业余时间都喜欢扭扭秧歌、唱唱民歌,但如果要登台演出,还需要专门的培训。其它十几个村的村民也是如此。
因此,曹永军很想有个专门的地点,能让队员们接受音乐训练。此外,歌唱队没有任何专业设备,队员们练习时使用的移动音箱,还是李立海借来的。对于这些困难,曹永军和李立海都希望能得到帮助,“如果谁有淘汰下来的依然能用的音响等设备,我们就凑钱买下来。”
对于歌唱队未来的发展,身为队长的李立海直言目前还只是小小的民间组织,从未有过正式的注册。要想长远走下去,规范化的管理和正规的组织构建是必须要做的,“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出出主意,让歌唱队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再有十来天的时间,就是猴年春节了。正月里歌唱队将再次到要角村义务献唱,如果说去年春节大家是上台练唱,这一次可就是汇报演出了。此外,附近多个村子已经向歌唱队发出了邀请,希望能过去给村民唱歌。大家准备多去一些地方,多唱一些歌,让老百姓感受到歌声的魅力。
追因
农民富起来了
也要有精神追求
一个自发组织的民间歌唱队,一群来自十几个村子的村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唱响了九口子乡甚至整个行唐县,原本种地的农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好嗓子”,这样的转变,到底给村民们带来了什么呢?
在一年前,高家岭村村民张连成还是一个整天打麻将和抽烟、喝酒的庄稼汉,尤其是到了冬季农闲时节,55岁的他每天都是与麻将牌和扑克牌相伴。每年春节,张连成更是整宿整宿不回家。他的身体状况一度很差。成为歌唱队的骨干成员后,张连成一年来没碰过一次麻将牌,连香烟都不抽了,“现在我每天精神头特别足,随时都想给大家唱歌。”
不只是张连成,62岁的村民李会军在加入歌唱队后,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练习唱歌。之前常和他吵架的老伴儿,也和他一起开始练歌,老两口的生活,如今过得好开心。
58岁的村民王三娃还遇到了自己崇拜的歌唱家。2015年夏天,王三娃到北京看儿子,他闲暇时来到景山公园唱歌时,一位陌生人专门找到他,邀请他去观看当天晚上的一场演出。到了演出现场后台,这位陌生人把他引荐给《山歌唱出好兆头》的原唱者孙维良。听王三娃哼唱几句后,孙维良当即给予一番赞扬,并且以后多次联系王三娃,给他指导帮他提高。王三娃一想起这件事就十分激动。
“现在农民的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自然也要丰富。”李立海说,解决了温饱后,村民更加感恩党给他们带来的新生活,通过唱歌,充分表达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呼唤和对家人的希望。没有了赌博、不再沉迷于上网、放弃了烟酒,每一次的改变,都让大家在精神上得到提升。唱歌好、唱好歌、好唱歌,九口子乡民间歌唱队的队员们,用歌声去追逐幸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