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颂辉煌——承德市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回眸
武烈河水悠然流淌,避暑山庄巍然静立。 五千年红山文化、三百年山庄文化,积淀出承德深厚的历史底蕴。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的碰撞,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的交织,让承德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热土。 在承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们深情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育了累累硕果,踏出了“文化强市”的坚实脚步。 特色品牌,唱响时代主旋律 文艺创作呼应历史和时代。近年来,围绕着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节庆日,我市文艺工作者奉献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展示活动。 文艺创作凝聚前行的力量。“纪念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美丽承德·艺术记录”、“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抗击非典、“道德讲堂”、“中国作家看承德”、“多彩生活·魅力承德”首届文化艺术展演季等大型文化活动,书画展、摄影展、戏曲大赛、舞蹈大赛等丰富赛事,为群众送来文化“盛宴”。这些各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调动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高扬起“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主旋律,充分展示了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生态魅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佳作频现,弘扬紫塞新风尚 承德这片热土,孕育了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人才,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近年来,我市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以及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优秀人才、精品佳作不断涌现。 一批文学艺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带动我市文艺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文艺活动有声有色,在全国、全省文艺发展格局中展现了承德实力。20名文艺工作者和2部作品在全国性文艺评奖中屡获殊荣,一批文艺工作者在国家、省级、市级知名文艺评比中获奖。 一批优秀作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多篇诗歌、散文、歌曲作品入选课本,多篇诗歌、小说在全国刊发,大型历史剧《达瓦丹珠》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打狗棍》、《勇敢的心》等多部影视作品全国热播,歌曲《面对鲜红的党旗》在全国传唱。 文艺品牌建设得到发展。2002年,承德市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称号。隆化县、平泉县分别获得“中国书法之乡”、“河北省书法之乡”称号。“诗上庄”文化名村建设初具规模,兴隆“雾灵山创作之家”12年来共接待1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艺术家。 文化惠民,凝聚发展正能量 文艺走进校园。艺术支教、专家授课、巡演、巡展……各类活动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和在校大学生们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悄然播撒下文艺的种子,对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文艺深入人民。文艺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军营进行文艺志愿惠民演出,每年达40多场次,数十万人受益。各门类文艺培训班,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基层人民,文化在基层开枝散叶。 文艺碰撞公益。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美协、书协、民协的文艺工作者捐赠出大量的作品进行义卖,为灾区捐款,并多次为贫困学生、大病儿童和贫困村举办书画义捐,筹集善款开展捐助捐建活动,让艺术回报人民、服务人民。 市文联着力培养造就了一支1000多人的文艺志愿者队伍,他们以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为己任,推动文艺志愿活动深入开展,拉近了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情感,弘扬社会新风尚,凝聚发展正能量。 体制创新,搭建平台育英才 文联是文艺工作者的“家”,是开展文艺活动的“桥头堡”。市文联致力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事业基础日益巩固。 完善评奖机制,鼓励创新。市委、市政府设立了文学艺术界奖项——文艺繁荣奖,目前已组织了四届评奖工作,第四届特别设立了文艺新人新作奖,激发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打造文艺交流平台,展示成果。2009年,市文联与高新区工委共同创办《热河》杂志,目前《热河》、《国风》、《燕山》等杂志已经成为全市文学爱好者展示、交流、学习的阵地。 培养文艺新人,壮大队伍。举办各种展览、赛事活动,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启动中青年文艺骨干培训项目,一批中青年文艺骨干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目前,我市有各艺术门类会员4640人,其中省级会员1133人、国家级会员230人。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与外市、外省和外国文化组织的交流合作,组织文艺家赴俄罗斯、德国、韩国、土耳其、日本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几年来共接待省外、境外艺术家访问团30多批次、1000多人次,提高了承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关键词:承德,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回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