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三次“双降” 专家: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23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专家表示,央行再次启动“双降”主要还是为了释放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采取宽松措施仍是大概率事件。 央行此次“降息”、“降准”的具体操作为: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至于此次双降的原因,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前三季度总需求的增长压力比GDP还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太强;二是实际利率偏高,企业融资条件难言乐观。 “央行此次操作符合预期”,民生证券研究院管清友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总需求疲弱、CPI再度下行,以及PPI连续43个月负增长等诸多现状,迫切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或者说,也是为其调整提供了空间。 谈及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走向,彭文生表示,货币政策进一步采取宽松的措施仍是大概率事件。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直言,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继续营造松紧适度的货币条件。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并未同步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央行表示,五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仍为3.25%。 此外,央行还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明确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主要商业银行对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预期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靴子”落地有利于进一步稳定预期。此外,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发行交易有序推进,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存款保险制度顺利推出,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取消利率浮动限制后可能带来的风险,上述负责人称,“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从这个角度讲,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 在彭文生看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朝着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存款利率没有下限,设置上限主要是为约束金融机构高息揽储、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但是,他也坦言,利率市场化远不止这么简单,还需要市场主体更多的发挥作用。 为保证实现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上述负责人表示,央行还将采取综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公平定价秩序。首先,在一段时期内央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次,发挥好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业自律作用;再次,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最后,继续督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 |
关键词:双降,央行,流动性,实体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