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TPP:中国无需恐慌 可内外兼修应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5-10-08 09:36:55

  当地时间5日,美国等12个国家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TPP”)部长级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宣告历时5年多的TPP谈判画上句号。

  TPP谈判结束引来“蝴蝶效应”,将远在太平洋西岸且未参加谈判的中国“裹挟”其中,民间不乏有“中国被边缘化?”、“中国要混不下去了!”的唱衰论调。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金融贸易室主任查晓刚等专家向中新社表示,对于TPP,中国无需恐慌,但要“内外兼修”因应之。

  “中国要对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力度和有效性。”查晓刚说,“一带一路”和TPP都属于经贸合作范畴,前者以项目为基础,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民众需求可以灵活调节,而后者是统一、确定,甚至是比较僵硬的规则体系。

  查晓刚进一步解释,TPP适合发达国家间的合作,而“一带一路”则更契合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国家合作,中国应在“一带一路”上发力。

  经济学家张连起也发表了同样观点,他认为,“一带一路”的布局比TPP更广大,也更具吸引力,预计未来十年,相关的65个国家的出口总量将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张连起还指出,中国与有关国家已经或将要签署的双边贸易投资协定也是“无需恐慌”的保障,同时已经建成的东盟“10+1”贸易平台和正在大力推进的亚太自贸区也是中国的法宝。

  值得注意的是,TPP中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和智利都与中国有双边贸易协定;而东盟“10+1”里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也同属TPP成员国。可见,TPP成员国与中国仍有贸易上的“亲密”关系。

  对内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查晓刚强调,对内要做到更大的开放,“以内促外”。他强调,对外开放要先从国内做起,广泛的投资领域和金融市场要向中国国内的私营企业充分地开放,在内部先做好市场化的竞争。

  中国政府也正在落实“对内开放”。9月份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鲜明的“市场化”标签,明确指出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逐步向非国有资本开放。

  “内外兼修”的中国在前《经济学人》亚洲版主编吉迪恩·拉赫曼的眼中已是“亚洲经济的核心”。他撰文表示,一个TPP协定不足以、也来不及改变“中国成为亚洲地区实力超群的经济强国”的现实。

关键词
TPP,对外贸易,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李雪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