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谨防“车改”陷入新的泥潭
昨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已全面完成,共取消车辆3868辆,并向社会公开拍卖,收入已上缴国库,2000多名司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此外,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车改总体方案制定。(新京报 9月17日) 长期以来,公车产生的巨大开支以及车轮上的腐败饱受诟病,不仅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有损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是老百姓对部分官员一天活动轨迹的形象概括,车轮子上的腐败早已成为腐蚀党国根基的“蛀虫”,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推进公车改革,既是整体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对民声民意的及时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铁规和整顿干部作风的活动强力推行,“盘子”、“骰子”、“裙子”们面前的官员身影减少了很多。如今改革的强光再次投射到了“轮子”上,3000多辆公车被处理,2000余名司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这应是20年来决心最大、行动最彻底的一次公车改革,民众所担心的“雷声大、雨点小”并没出现,这让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多年来的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车改”迅速有效开展对提振群众对改革的信心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虽然“车改”正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并顺利的实现着,但是,在“车改”还未彻底完成之前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让公车改革在实践中出现“走偏”现象,例如公车拍卖贱卖肥私、内部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现象,要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就得强化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无论是公车拍卖还是财政支出调整,都要放到“阳光”下,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缺少监督的暗箱操作必定会扯了中央“车改”的后腿,只有“车改”过程中的每一步的都了有效的监管,公车改革才能真正见到效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笔者以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是“车改”的第一步,如何解决好“车改”后续必要的用车出行问题是一大难题,例如如何区分正常的公务交通需求,以什么为明确的分界线?对必须产生的交通开支如何不失公允的处理交通补贴?如何客观的对待有可能影响用车制度的“私车公用”现象?如何制定需求渠道?这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必须要列入“车改”议事章程。 改革是秩序的再调整、利益的再分配,这个过程必然会遇到各种困境,改革的进行只有立足于最坏的预想来通盘考虑制度建设,才有可能相对完整的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融进规则的设计中,才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让“车改”不陷入新的泥潭。 |
关键词:车改,盘子,骰子,裙子,公车改革,轮子,蛀虫,阳光,私车公用,连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