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吨氰化钠!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有关这一数量庞大的危险化学品的信息一浮出水面,立即牵动起各方神经。
氰化钠怎么来的?该怎么处理?过程中有啥难点?现在处理进展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访指挥部、天津市领导、防化官兵、参与搜寻危化品人员……力求还原这一惊险、艰难的过程。
危化物品浮出水面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氰化纳的数量在700吨左右。”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17日披露。
经多方走访,记者初步还原出大火和爆炸后,700吨左右的氰化钠“浮出水面”的全过程。
13日,天津“8·12”爆炸发生次日,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报来信息:有700吨氰化钠堆可能存放在事故核心区,这是天津方面第一次知晓这一重大信息,为已经非常紧急的救援工作增加了极大挑战。
如此大量的危化品堆在哪儿?危害如何?如何有效处理?如何防止次生灾害?……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首先要弄清氰化钠堆放位置。
天津市负责处置这次特别重大事故的工作组紧急联系瑞海公司负责人和员工核实,但多方寻找,只找到公司的一位安全员。事故发生时,他并不当班,只知道当时公司确有危化物堆存,正在报关,至于具体是什么危化品,数量有多少,他说不清楚。
海关,这是又一个关键线索。指挥部立即联系当地海关,从瑞海公司报给海关的报关清单中做进一步排查。
不久,工作组又联系到瑞海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事发当晚他正在值班,爆炸时被冲击波摔到绿化带中,受了轻伤。经由他联系到了比较熟悉情况的仓库保管员。
13日下午,这名仓库保管员吐露,当时装有氰化钠的集装箱共有30多个,每个集装箱内有20多吨氰化钠。氰化钠密封在桶里,每个桶约重25公斤。由此推算,当时爆炸核心区应有氰化钠700吨左右。几天来,天津市通过调阅海关有关清单等渠道核查和调查当事公司有关人员,确定事发时爆炸核心区存放的氰化钠数量和位置。
“这个数字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但90%以上是准确的。”何树山说。
调查进一步明确,爆炸中心点,也就是瑞海公司的堆场,面积有4万平方米,其中厂房有4000多平方米。14日,工作组来到爆炸事故核心区,寻找氰化钠的下落,发现堆放这批危化品的地方,就是爆炸点,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深坑。离开的路上,工作人员看到地面上散落着白色晶体状粉末,随行专家识别发现,这就是氰化钠。
数量和位置的明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初步线索。
划定三圈地毯排查
不好的消息有时候会接踵而至。14日下午,天津市开发区报告,在距离爆炸点一公里之外的轻轨站,发现散落在此的白色物体,经确认为氰化钠。
显然,这是爆炸后迸溅出库区的。迸出了多少?有多大范围?新的难题来了。
而同时,人员搜救工作刻不容缓,可如果不排除氰化钠等危化品的风险,人员无法进场。
“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确保安全”,天津市也确定了处理危化品的总体原则。
从14日起,天津市沿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爆炸核心区,用沙子、土连夜修筑起一道1米左右的围堰,围堰上铺上一层塑料膜,由此形成一圈围堰,以防散落在爆炸核心区的氰化钠被雨水等侵蚀,造成次生灾害。
同时,天津市以爆炸点为原点,划出半径分别为1公里、2公里和3公里的3道圈,全面调集人力,按每100米一个网格,一个网格一个网格,从外围到最难处置的核心区外,地毯式排查散落的氰化钠。
在天津开发区东海路以西、北海路东、泰达大街以北、第九大街以南的区域采访时,记者遇到正在排查搜索危化品的天津开发区行政执法检查大队副大队长王刚。他带领400名穿着长衣长裤、厚底鞋和戴有防毒面具的队员,分成20个网格化组开展工作。这块排查区域位于距离爆炸核心区1公里至2公里的“第二圈”里。
他们搜索的办法,主要是用眼睛看、木棍探。几天来发现的物品,经过化验后得知有氰化钠,也有金属钠等易燃化学品。
“其实危化品还是很明显的,主要是白色的晶体状或者遇到水的黄色液体。”曾当过防化兵的王刚说。每发现一处可疑物,他们就标注记号,向上汇报,由专业人员搜集处理。
何树山说,截至17日晚,天津市已完成对爆炸核心区方圆3公里地区危化品排查全覆盖。搜寻到的氰化钠,由有资质处置危化品的企业派出专业技术队伍,装袋后放到密封铁桶里,送到专业的固体废物处理厂处理。同时,经专家论证,用双氧水对污染土壤和物品进行处理。“截至目前,我们已清理出150吨到160吨的氰化钠。”他说。
虽然气象部门预报,17日夜和18日夜,天津市将分别迎来降雨量分别在5至8毫米、20毫米左右的两场雷阵雨,“但可以确信,在爆炸核心区外围方圆3公里的范围内,已基本没有散落的氰化钠了。”何树山说。
环保监测严密监控
在17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如何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经了解,12日夜,事故发生后,天津环保部门即启动应急预案。13日凌晨开始,在事故现场隔离区内外增加布点监测,实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测。
氰化物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的重点。天津市环保局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包景岭介绍,8月16日,新增了27个氰化物排查点位。排查结果显示:共有17个点位氰化物检出,其中3个点位超标,超标点位全部位于警戒区内,最大超标点也是距事故爆炸点最近的一个点,超标27.4倍,另两个点分别超标4.37倍和0.96倍。
“这么看来我们事故区的地表水还是超标比较严重的。警戒区外13个点位尚未发现氰化物超标,其中3个点位有氰化物检出,分别相当于控制标准的12%、7%、5%。”包景岭说。
17日晚之后的几天,天津可能会出现降雨天气。包景岭说,事故现场如果降雨,粉尘等常规污染物会得到一次清洗,但由于爆炸核心区地面还没有进行清理,如果降雨较大,地面氰化物经过雨淋会产生溶于水的氰化氢,其在酸性条件下可能逸散,影响周边环境。
“但这些情况都在我们的严密监控之中,目前来看,逸散的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遇到过降雨。降雨以后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也已经有预案,会严密监控。”包景岭说。
记者从现场指挥部了解,已经紧急制定了五项措施,保证事故区域污染不外泄:
——事故区域全部雨水、污水外排口全部用水泥封堵,确保区域内各类废水不会排入外环境,确保区域外水体和渤海的环境安全;
——事故区域周边设置围堰,将事故区域与外部隔离,确保降雨时雨水不会溢流出事故区域;
——事故区域内雨水、污水管道内的废水和消防废水全部进入新设置的应急废水处理装置,采取强氧化等方式对废水破氰处理后,再排入天津港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深度处理;
——天津港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在现有处理工艺基础上,在前端增设含氰废水应急预处理装置,实现废水处理的双保险;
——对现场隔离区内水坑、水塘、明渠等低洼汇水处内的高浓度废水由专用罐车收集后,送危险废物处置机构立即进行集中处置。
外围各项监测措施也在推进。
大气:在隔离区外,共设立17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8月16日,在隔离区内又增设一个监测点位。
水环境:共设立6个废水监测点位、4个水环境监测点位和4个海水监测点位。8月16日又新增27个监测点位。
土壤:环保部门正在加紧部署隔离区外监测方案,预计本周内实施。此外,如果遇到下雨等突发天气情况,将增加监测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