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胶虾”拷问监管执行力
原标题:“注胶虾”拷问监管执行力 刘晶瑶 日前,浙江瑞安发现有农贸市场出售注胶大明虾,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业内人士称,注射明胶既能增加重量,还可以让冰冻虾卖相好。专家称,具体属于什么物质需要专业机构检测确定。 看来,我们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抱着科普精神去学习如何鉴别“注胶虾”了。有业内人士贴出鉴别方法:虾头特别鼓的不要买,虾头冻成一个团的不要买,撬开硬壳看是否有胶状物,煮后看是否浮起白色块状物……总而言之一句话,最根本的办法是买活虾。看过这种贴心的科普帖后,真是觉得“不明觉厉”啊。这就像告诉我们,想吃放心菜,最好自己种,想吃放心油,最好自己榨。 对消费者而言,再次从问题食品上学习“科普”知识,是一种无奈。这一事件并不该就此画上句号,市场上究竟还有多少类似的“注胶虾”,该有个说法。如果每遇到一个新的问题食品,我们就小心绕过,把它从餐单上划出,那么将近年来媒体曝光的问题食品拉个清单,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国人原本丰富多彩的餐桌,已经失色不少。 今年4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经审议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号称彰显铁腕气质,要求构建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以这部法律为基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作出调整,建立完善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建设也要不断跟进,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制度、措施和标准。 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还需要最严厉的执行,要像掀起反腐风暴那样,“打虎”“拍蝇”不留死角,将食品安全领域造假牟利者一一清除出去,还消费者一个安全的餐桌。不能总是打游击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没有发现,万事大吉。我们的食品安全不能停留在“围、追、堵、截”的防御层面上,而是应当联合执法、主动出击,将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调动起来,对市场上的食品开展全面的监测和定期检查。 与此同时,还要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违法的处罚力度,将违法成本提高到造假者无力承受的地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企业经营黑名单,一旦发现造假行为,终身不允许其进入食品生产市场。疏通消费者的索赔和维权的渠道、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力度等等议题,也应纳入相关部门的视野。 只有监管零容忍,才能期待食品安全零问题,“注胶虾”之类奇葩的问题食品才不会隔一段时间就来刷新公众认知底线。 |
关键词:注胶,执行力,虾头,科普,胶状物,问题食品,监管制度,食品安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