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心声
郭凯峰曾经是湖南省桃江县三堂街镇郭家洲小学的老师,这所小学四面环水,是郭家洲唯一一所小学,建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20岁的郭凯峰从益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母校——郭家洲小学当老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郭家洲渐渐兴起外出务工潮,村里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夫妻把孩子带出去念书。到了2007年,郭家洲小学学生减少到30多名,并且只开设1到4年级。郭凯峰和妻子胡叶芝成了学校里仅有的两位老师,他们让不同年级的孩子坐在一间教室,进行“复式班”教学。2013年下半年,学校只剩下4名学生就读,而到了2014年下半年,因为招不到学生,郭家洲小学被迫暂时关闭停课至今,郭凯峰和胡叶芝只好到镇上的另一所小学教学。郭凯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希望社会给予支持,让出生在郭家洲的孩子能够在当地读书。图为2015年3月18日,郭凯峰站在自己曾经上课的教室里,如今这里已经变成堆放杂物的空房(上图);2013年9月5日,郭凯峰和妻子胡叶芝在教室里和学校仅剩的5名学生合影(下图)。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在落寞的乡村,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依靠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为千千万万的农村娃,画出了一片未来。他们是知识与品行传递的桥梁,更是中国乡村精神的塑造者和传承者。他们,是中国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这是一份被贴上了“奉献”标签的职业,背后却是数不尽的艰辛与期盼,当然还有与汗水相伴的幸福。 |
关键词:乡村精神,乡村教师,奉献,湖村乡,留守儿童,乡村老师,骨巨细胞瘤, |
责任编辑:jock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