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张卫达:一个军医的时代追求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2015-04-18 17:21: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作为一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2006年,张卫达和他的技术团队被特招入伍,在广州总医院组建了心胸外科。

  初到广东的张卫达在得知广东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00多名的情况后,彻夜难眠。作为心胸外科专家,他深知这些患儿90%以上都可以被治愈,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医疗费用高,大部分贫困患儿无力接受手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

  老百姓没钱治病,自己却空有一身技艺,这让张卫达感到坐立不安。张卫达和他的团队感到,作为军队医疗工作者就应该在为部队服务的同时,利用医院富余的资源,联合社会力量,救助先天性心脏病贫困患儿。他建议通过“政府报销一点、慈善资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家庭自筹一点”的模式,开展慈善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活动。

  在张卫达的推动下,2007年4月,广州军区总医院联合广东省民政厅、慈善总会共同发起了“大爱救心”活动,面向广东省18岁以下贫困家庭患儿展开救助。活动一推出,全省各地许多复杂心脏病患儿前来就诊,其中不少患儿被之前的医院宣判了“死刑”,甚至有此前开了胸却不敢做、又缝合了的患儿也来求助。

  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张卫达从来不忍拒绝任何一位求诊患儿。

  12岁的先心病患儿梁思林3年前就曾在地方医院做过一次复杂心脏病手术,但两年后又开始出现面部浮肿、腹胀和嘴唇发紫等症状,心脏功能越来越差,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左心室扩张型心肌病,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才能活下去。

  2011年2月,梁思林来到广州总医院就诊。由于是第二次手术,梁思林身体状况非常差,并且心脏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如此复杂的心脏移植,国内尚无成功先例。很多人担心手术失败“砸牌子”,张卫达却说:“这个孩子如果我不救,也许就会失去生命,整个家庭都可能失去希望,名声和生命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

  顶着压力,张卫达带领他的团队反复研究手术方案,并亲自成功实施了手术。梁思林手术3天后就能下地行走,这创下了当时国内心脏病移植年龄最小、难度最大、恢复最快的新纪录,填补了技术空白,并且获得了美国“心连心”手术医疗队鲍伯教授的高度肯定。

  为一个个生命能够留住,为了一个个家庭重新获得欢笑与希望,张卫达亲自带着医疗队专跑贫困山区,筛查病源,诊断病情,遇到严重的患儿,就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动员家长早日带孩子来院治疗。他们把车当成旅馆、上车抓紧休息,下车展开工作,一天忙到晚,甚至连水都不愿多喝,把上厕所的时间节省下来,尽可能地多看病人,最多时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在扶贫义诊路上,夏日炎热不堪,蚊虫叮得胳膊上腿上全是包,手术台前一站就是7、8个小时,几乎天天连轴转,浑身没有哪个部位是好的。

  9年来,“大爱救心”活动救助了8千多名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减免医疗费用1亿多元。他的足迹遍布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新疆等11个省(区),行程30余万公里,访问贫困家庭超过5万户,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家都说:“张卫达团队给了先心病患儿第二次生命,给贫困家庭带来了春天。”

  对此,张卫达说,自己的征程才刚刚起步,“希望能让全国各地的各族患儿都能受益。”

关键词:军医,张卫达,追求

责任编辑:刘江滢